含油污泥改性作为应急吸附剂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石油天然气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经收油-脱水-活化等工艺处理后所得剩余固体废物(简称“剩余固废”),在油品泄漏事故中作为应急吸附剂的可行性。通过吸附速率和饱和吸附量测定可知,剩余固废对原油和柴油的初始吸附速率比普通活性炭快1~4倍,饱和吸附量与普通活性炭相当,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比普通活性炭快7-30倍。经吸附剂再生试验研究,再生后剩余固废对成品油的吸附速率更快,饱和吸附量稳定。因此,含油污泥经收油等工艺处理后的剩余固废,在油品泄漏事故中可作为一种防止污染蔓延的快速吸附材料。在解决油品泄漏问题的同时,为处理
其他文献
我们从国外有关资料中,编选译出一些拓扑向量空间中的反例,并对某些问题作了修改.这里刊出的是其第Ⅲ部分.以供研究生课及本科选修课教学参考之用.
采用填砂管试验对可动微凝胶分散体系的封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可动微凝胶浓度的增加,封堵强度变大,浓度大于500mg/kg即可形成有效的封堵;随着水化时
通过对胡状集地区胡41井、胡83井等烃源岩和油砂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初步判定胡状集地区沙三段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混合型,成熟度较高,沉积环境为成化的还原环境;沙三段
对涉及油管在线漏磁检测的油管磁化、检测传感器及调理电路、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分析软件等关键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选择永磁体对油管进行磁化,以A3515型霍尔元件及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讨安徽省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现状,并对其实施现状进行研究.为保障《标准》在中学体育中的实施与推广,安徽省有关行政部门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