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上海百年老监狱——提篮桥监狱的大墙内,迎面一幢九层的铺有红色墙砖的大楼,它就是上海市监狱总医院。
“我们这里的病人来自全市政法系统,有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等部门,我们收治的对象主要是已决犯、未决犯和劳教人员。”监狱总医院政委吴金标在介绍医院情况时开门见山地说。“当然,医院的宗旨还是体现了人道主义这个永恒的旋律”。符建新副院长补充说。
确实,笔者在采访中所见所闻,印证了他们的表述。 不久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一辆120救护车响着急促的警笛声停在了医院的大门旁,车上抬下了一个已经昏迷的女病人。这位年轻的病人虽然在外院已抢救了一昼夜,但病情却丝毫未见改善,此时,因案情重大而转到监狱总医院。对身穿警服的白衣战士来说,病情就是号召,抢救就是命令。急诊值班的医生、护士立即给她吸氧、输液,进行心电监护。而闻讯赶来的院领导、内外科主任及相关医生、护士都集中到抢救室。此时,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经过检查,病人被确诊为“体内携毒”,而且,更为危险的是大量毒品由于包装破损导致外溢,引起严重海洛因中毒症状。医护人员马上给她接上呼吸机,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纳洛酮。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病情却在继续恶化,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大小,这是海洛因中毒特有的症状。第一次抢救未能奏效。
是继续用药物治疗,还是开刀从体内取出毒品?摆在院领导面前的问题一下子让事情严峻起来。用药物抢救治疗风险小,即使抢救失败,分局领导也能理解,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也能解释。但此时检测显示,毒品还在体内渗漏,蔓延并被吸收,如果不及时取出体内毒品,病人面临的只有死亡。但进行手术,医院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一则这是医院第一例体内取毒品手续,二则病人病情凶险,对麻醉、手术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一旦失败,病人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面对严峻的考验,监狱医院的领导没有多想,因为他们虽然身穿白大衣,但头上却戴着庄严的国徽,无论是警察的职责还是职业的道德,或者说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总之,为了法律的尊严,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在取得在押单位同意后,院方决定采取手术进行体内取毒。
此时,已是下午5时,临近下班。
然而,领导一声令下,医护人员马上投入“战斗,”全力以赴准备手术。魏巍院长亲自到手术室指导,医生、护士、麻醉人员配合默契,两小时后,惊心动魄的体内取毒手术终于结束了,在女病人的胃腔和肠道内,共取出海洛因颗粒92枚,其中一枚已在胃内破损,毒品已大部分溶解。当用红红绿绿的橡胶布包裹的92枚海洛因颗粒(每粒约3克,共重约270多克)交到长宁区公安分局的民警手中时,他们感激地说:“你们既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挽救了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又取得了犯罪物证,为今后审理案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这个年轻的女病人睁开眼睛,了解了抢救的过程后,流出了忏悔与感谢的泪水。
监狱医院虽然只是一个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但它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戒毒康复、疾病监控、健康体检为一体,具有: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三大特点。任务重:医院面对的有56家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等政法单位,每年收治病犯在3300人次左右;责任大:早在1998年,监狱医院就提出了“以医疗为中心,以病人为重点”的“四个两”工作理念:两种身份:既是警察又是医生;两种职能:既是执法者又是行医者;两种界限:警察与罪犯的界限、医生与病人的界限;两种效能:社会效能与服务效能;风险高:有一年国庆节前夕,医院收进了一个艾滋病患者,他全身皮肤溃烂,样子可怕吓人,他的体液和血液极易传染,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他皮肤溃烂,四肢的静脉已无法找到,给他吊盐水几无可能。然而,监狱医院的医护人员想得更多的是:我们还是头戴庄严国徽的警察,执法的过程不排除挽救病犯的生命。在医护人员高超的业务水平下静脉套管针终于在患者的颈部“一针见血,”“成功了!”在场的医护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就是在这种高尚理念的指导下,监狱医院在工作中不断创造着新的成绩。
监狱医院——这里是拯救罪恶的灵与肉的圣地,这里畅响着人道主义的主旋律。监狱医生用他(她)们对事业的忠诚和业务的娴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给渴望生存的病犯送去了生的希望。
“我们这里的病人来自全市政法系统,有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等部门,我们收治的对象主要是已决犯、未决犯和劳教人员。”监狱总医院政委吴金标在介绍医院情况时开门见山地说。“当然,医院的宗旨还是体现了人道主义这个永恒的旋律”。符建新副院长补充说。
确实,笔者在采访中所见所闻,印证了他们的表述。 不久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一辆120救护车响着急促的警笛声停在了医院的大门旁,车上抬下了一个已经昏迷的女病人。这位年轻的病人虽然在外院已抢救了一昼夜,但病情却丝毫未见改善,此时,因案情重大而转到监狱总医院。对身穿警服的白衣战士来说,病情就是号召,抢救就是命令。急诊值班的医生、护士立即给她吸氧、输液,进行心电监护。而闻讯赶来的院领导、内外科主任及相关医生、护士都集中到抢救室。此时,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经过检查,病人被确诊为“体内携毒”,而且,更为危险的是大量毒品由于包装破损导致外溢,引起严重海洛因中毒症状。医护人员马上给她接上呼吸机,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纳洛酮。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病情却在继续恶化,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大小,这是海洛因中毒特有的症状。第一次抢救未能奏效。
是继续用药物治疗,还是开刀从体内取出毒品?摆在院领导面前的问题一下子让事情严峻起来。用药物抢救治疗风险小,即使抢救失败,分局领导也能理解,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也能解释。但此时检测显示,毒品还在体内渗漏,蔓延并被吸收,如果不及时取出体内毒品,病人面临的只有死亡。但进行手术,医院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一则这是医院第一例体内取毒品手续,二则病人病情凶险,对麻醉、手术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一旦失败,病人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面对严峻的考验,监狱医院的领导没有多想,因为他们虽然身穿白大衣,但头上却戴着庄严的国徽,无论是警察的职责还是职业的道德,或者说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总之,为了法律的尊严,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在取得在押单位同意后,院方决定采取手术进行体内取毒。
此时,已是下午5时,临近下班。
然而,领导一声令下,医护人员马上投入“战斗,”全力以赴准备手术。魏巍院长亲自到手术室指导,医生、护士、麻醉人员配合默契,两小时后,惊心动魄的体内取毒手术终于结束了,在女病人的胃腔和肠道内,共取出海洛因颗粒92枚,其中一枚已在胃内破损,毒品已大部分溶解。当用红红绿绿的橡胶布包裹的92枚海洛因颗粒(每粒约3克,共重约270多克)交到长宁区公安分局的民警手中时,他们感激地说:“你们既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挽救了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又取得了犯罪物证,为今后审理案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这个年轻的女病人睁开眼睛,了解了抢救的过程后,流出了忏悔与感谢的泪水。
监狱医院虽然只是一个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但它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戒毒康复、疾病监控、健康体检为一体,具有: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三大特点。任务重:医院面对的有56家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等政法单位,每年收治病犯在3300人次左右;责任大:早在1998年,监狱医院就提出了“以医疗为中心,以病人为重点”的“四个两”工作理念:两种身份:既是警察又是医生;两种职能:既是执法者又是行医者;两种界限:警察与罪犯的界限、医生与病人的界限;两种效能:社会效能与服务效能;风险高:有一年国庆节前夕,医院收进了一个艾滋病患者,他全身皮肤溃烂,样子可怕吓人,他的体液和血液极易传染,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他皮肤溃烂,四肢的静脉已无法找到,给他吊盐水几无可能。然而,监狱医院的医护人员想得更多的是:我们还是头戴庄严国徽的警察,执法的过程不排除挽救病犯的生命。在医护人员高超的业务水平下静脉套管针终于在患者的颈部“一针见血,”“成功了!”在场的医护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就是在这种高尚理念的指导下,监狱医院在工作中不断创造着新的成绩。
监狱医院——这里是拯救罪恶的灵与肉的圣地,这里畅响着人道主义的主旋律。监狱医生用他(她)们对事业的忠诚和业务的娴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给渴望生存的病犯送去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