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区苏区迎头赶上共同富裕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9日,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在廣州召开。这次会议指出,要不忘初心、饮水思源,切实扛起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系统谋划新发展阶段老区苏区工作,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集中体现在老区苏区;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老区苏区,最需要用力的地方也在老区苏区。我省老区苏区主要位于沿海经济带东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随着国内大循环深入推进,老区苏区由原先对外开放的腹地变成“桥头堡”,在拓展国内经济纵深、链接内外双循环上的优势日益凸显。
  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的根本出路在高质量发展,要全力对接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区域战略,强化改革动力传导、发展动力传导和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为全面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要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抓好创新基础建设、创新网络融入和高新区建设,进一步打响特色品牌,为全面振兴发展塑造坚实支撑;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衔接文章、镇村协同文章、城乡融合文章,加快实现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为全面振兴发展打牢基本盘;要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抓好基本公共服务这个重大民生,抓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民生福祉,让父老乡亲共享全面振兴发展成果;要全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保护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擦亮全面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老区苏区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光明在前,希望在前。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老区苏区优势、特色、条件的深刻变化,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推动老区苏区与全国全省一道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现了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着力点。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学家不仅要关注边缘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也应该关注人类学意义上的都市文明。  关键词:都市文明
期刊
汕头是一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里刻写了许许多多的红色经典。“潮汕七日红”、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侨抗日斗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当年革命先驱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它们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为这座城市鲜亮的红色记忆。  “潮汕七日红”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期间,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杨石魂等人以特派员身份到东江地区各县,发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
期刊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而大规模的革命石刻标语群只有粤东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原潮阳苏区地处大南山,地跨潮阳、普宁、惠来,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1927年境内有自然村100多个,人口5万多。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党组织和工农运动有相当基础。  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由于敌众我寡,东江特委机关被迫于1928年3月27日,在东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很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其中之一。因受益于天然的地理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已然发展为国内外有名的民族旅游胜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模式”。通过阐释该模式下隐含的法制逻辑,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凸显的法制问题,提出在民族法制文化语境下的路径建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力求论证旅游产业开发中只能在法制的框架内
期刊
摘要: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社会建设就是使乡村社会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主要是建立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意识。在侗寨占里,“寨老”通过处理乡村事务来确立权威,在不断叠加声望的过程中运营权威,在乡民与政府的磨合过程中蜕变权威,完成乡村社区的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借鉴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升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让乡村内部发展起来,关键还要借助像乡村权威“寨老”这样的内部力量。  关键词
期刊
位于巍巍大尖山下的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村,地处潮阳、普宁、揭阳三市(以前称三县)交界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1927年6月,普宁县农会领导人杨振世在平原斗争失利之后,带着部分农会骨干转移到小北山区的徐寮、官母坑村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5月,敌人包围了徐寮村,围剿追捕杨振世等革命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徐寮村人民为掩护杨振世等同志转移,与敌人展开血战,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
期刊
摘 要:传统民居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基础之上的,当建筑技术发生变化时,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在苗族民居变迁过程中,传统建筑仪式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发生变异,有的不断简化;传统建筑布局、修缮装饰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  关键词:传统民居;苗族;技术;巴拉河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3-014
期刊
摘要:基于《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等资料,就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展开讨论。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在托克逊设立第一个牛痘局,内设痘医、徒弟、跟役、通事、伙夫等。牛痘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营局捐资、吐鲁番厅垫付、胜金工租粮变卖、善后款项,以上各部分所占比重不同而且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支出主要是所有人员的薪资、油烛纸张银、生徒谢资、药钱等。在牛痘法的传播及牛痘局的设立过程中官府起
期刊
1933年春天,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山村,40多岁的“革命母亲”李梨英光荣入党。从这天起,直至在北京逝世,她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始终不渝地履行自己许下的心愿。她74年的一生,是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成长为崇高革命者的一生。  1888年出生于广东潮安县西坑村贫苦农民家庭的李梨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遭逢了多次悲惨的人生变故。1926年到1927年初,革命風暴席卷全中国,身处潮汕地区的李梨英也接受
期刊
摘 要:火房和堂屋空间结构及其实践是人类学空间研究的重要面向之一。在既往研究中,火房和堂屋往往成为独立的空间体而受到关注。作为湘中地区汉瑶杂居地的神圣与世俗空间并存的重要场所,火房与堂屋空间结构秩序的认知、建构及其转化,既具有类分族群的特性又具有文化互渗的特点,为窥探南岭民族走廊汉瑶杂居区的民族关系,丰富空间实践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互动和共生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南岭走廊;瑶族;火房与堂屋;空间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