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蚓激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51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蚓激酶胶囊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蚓激酶胶囊2粒,每天3次(均为饭前30 min);阿托伐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蚓激酶胶囊2粒,每天3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接受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用药前后斑块的数据及纤维蛋白原的数据.结果 三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逆转.蚓激酶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较其余两组更明显(t=1.677,P<0.05).用药三组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有下降(均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t=1.799,P<0.05).结论 蚓激酶胶囊和阿托伐他汀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有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且两药联合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脂肪干细胞(ADSCs)与异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细胞发生的耐受和Th1的极化情况.方法 ADSCs与同种异体的DC共同培养3 d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细胞因子的产生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做进一步地分析.结果 ADSCs和DC共同培养前CD80、CD83、CD86分别为(92.1±2.1)%、(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在8号穿刺针引导下,从针孔置入细针(25G Whitacre腰穿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未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等.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98.3%),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3分患者57例,平均(2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观察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陷NFD
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0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肝清除率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浓度分别为(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