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心对舞蹈协调性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心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起到一个平衡人体协调性的作用,在舞蹈活动中它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在中国古典舞的演绎中,要达到舞姿的完美、跳跃的轻盈及动作的流畅,必须以重心为主导,配合协调、运用肌肉能力和外开,才能训练出规范的动作。
  关键词:重心 舞蹈 影响
  在舞蹈中有很多动作,如闪、转、腾、挪等,这些动作都与重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人体的协调动作都与重力柱有关,干扰重心稳定的因素主要有:(1)支撑面大,稳定度大;支撑面小,稳定度小。单脚支撑面积比双脚支撑面积小,所以单脚重心的稳定性较差。(2)重心位置高,稳定度小;重心位置低,稳定度大。(3)稳定角度越大,稳定度越大,若要增大某个方向的稳定性,则应增大在此方向上的稳定角度。笔者将以中国古典舞为例,具体分析重心对舞蹈协调性的影响。
  一、重心在舞蹈协调性中的作用
  把握好舞蹈中的“重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各种高难度舞姿的表现,都需要重心的配合。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如把杆旋转、侧跃、形体等都是在稳定形体形态的变化中不断提高的。这就可以看出,舞蹈训练一定要将重心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
  二、中国古典舞中重心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舞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圆、曲、拧、倾。圆,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很多动作都是身体以腰为轴心,以圆为轨迹进行,从而形成律动。曲,中国古典舞注重形体的曲线美和动作过程的迂回曲折,要求舞者的身姿线条柔和、有弧度。拧,就是下肢固定,上身向左右做水平扭转,这在古典舞中的运用有很多。倾,是指以髋关节为限,身体向周围做屈伸等动作。从中国古典舞的体态特征可以发现,舞姿大多是上身的一些变化,下身的动作幅度比较小。
  (二)中国古典舞重心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独特、和谐,大多数动作和技术技巧都是在非直立的前提下完成的,跟着音乐的感觉,将人的情感和舞蹈的意境相结合,融入一起,在舞蹈的意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动作,这就是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表演形式,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观念造就了重心变换的重要性。
  三、中国古典舞重心的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腿部的主要训练方法。腿部重心训练尤其要重视主力腿的重心训练,有些人在重视动力腿的训练时忽略了主力腿的作用。主力腿又称支撑腿,其训练方法的掌握对于习舞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起到主要作用的腿踩到地面的地方可以不一样,但是脚掌要贴紧地的表面,身体稍微紧绷,膝关节要绷紧并且伸直。只有主力腿和動力腿全面配合好,才能够保持上身姿态的优美,完成高难度的动作。
  2.腰部的主要训练方法。腰部在中国古典舞的表现中有着独特的魅力,进行腰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人体的腰部在中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训练。很多复合性的技巧都必须依靠大量的腰部动作才能够完成,例如紫金冠跳和探海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在拧、倾仰、俯等舞姿中不仅要求舞者在变化中保持平衡,更要求舞者能够随时注意保持重心的位置,然而要保持重心的位置还要用到腰部来配合,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腰部,具备很好的控制和活动能力,是完成难度技巧动作的重要保障。
  (二)综合训练
  1.扶把调练。扶把练习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舞者通过扶把杆的支撑来学习怎样控制复杂的舞姿重心不断变化的要求。比如舞者在扶把杆上的体姿训练,在这个时候,人的重心主要在前边和后边的位置,处在这个地方时主要需要盆骨控制。一旦重心在前,人体的脊柱会有过大的弯曲,腰部前倾;一旦重心在后,腰部的动作正好与前倾时不同,脊柱也会自然而然地挺拔起来。因此舞者在进行长期的扶把练习之后,他们肌肉的控制能力都会变强,这样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重心的偏移。
  2.旋转训练。旋转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旋转训练最为主要的就是支撑腿前脚掌的控制力,这方面也是要训练舞者的吸、掖、端等速度,到位的速度一定要快而且还要精准,主要训练小腿腿部的肌肉控制力,除此还要解决好舞者留头甩头及转动身体的协调问题,因为旋转是头和身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运动。无论上身是何种姿态,动作一定要精准到位,不能幅度过大和过小,重中之重就是调整对肩、胸、腰这几个地方的姿势控制,这些关乎整个旋转动作的完成质量。所以在旋转时,身体重心的转换尤为重要,对重心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旋转动作的稳定性和效果,这也是古典舞训练中强调重心练习的关键。
  四、结语
  在舞蹈中,控制重心是很基础但也很重要的内容,是每个舞者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肌肉力的作用是在舞动的过程中调节身体各个不同部分的重力环节,维持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要达到舞姿的完美、旋转的辉煌、跳跃的轻盈和双人舞的流畅,只有以重心为主导、配合协调性、运用肌肉力和外开,才能保证舞蹈的规范性,才可以使观众享受到舞蹈轻盈的魅力。
  (作者简介:王涵,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表演)(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时期是建立审美能力的黄金时期,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优化幼儿美术学习内容,为幼儿打造更适宜的美术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擴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将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能让幼儿学会从乡土资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心态。  关键词:乡土资源 美术 餐具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美術大家,如徐悲鸿、吴冠中等人,同时,他们在美术教育上也有高深的见解。而衡量一个艺术家艺术成就的大小,不仅要从艺术作品角度分析,还要从人生阅历、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精神内涵等角度分析,因为艺术作品最本质的,是在关键时刻转化为精神原动力。徐悲鸿的《奔马图》便是典型之作,其蕴涵的精神内涵还可运用到美术教育领域,让学生在学
期刊
摘要:音乐文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作为地方高校音乐院系来说,则正是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对此,应推动两者的有机互动并取得共赢,实现两者跨越式的新发展。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 地方高校 音乐教育 有机互动  一、音乐文化产业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互动关系  互动是指事物双方积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具体到音乐文化产业和高校教育来说,首先,音乐文化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是在
期刊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阅读古诗词可以体味古人的思想情感,增强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创设古诗教学单元设计。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基于核心素养,整体把握教材  统编教材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应该达到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
期刊
怨慕也序  一筛秋雨,凉风初透。数声惊鸟,啼破黑夜。泛黄的灯光映耀著墙上的斑点,变幻多端。今夜,我未眠。  鲜花易落,红颜易老,人生苦短。  起点已模糊,终点太无常。  曾经抚摸孩儿的那双手,如今已长满老茧,布满伤痕;曾经唤起孩儿的那些声音,如今已心气无力,沙哑憔悴。  心里的暗暗许诺,仍未实现,留给父母的却还是担心、牵挂、不安与操劳。  开佛知见。不要让烦恼、埋怨、贪欲、嗔恨、愚痴迷了自己的心窍
期刊
致敬英烈  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吟唱  化成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  目光相遇  心灵沟通  我懂了你  绿草一茬胜过一茬  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怀念与崇敬在潜滋暗长  看岁月一天天变老  而你仍风采依旧  弯弯夜色  你的身是星星闪烁的眼  旭日晴空  你的影是天边绚丽的霞  喜看今日  神龍摇曳生辉  风生水起的四季  时时惊起波澜  而今  中国梦的秋千  邀你一同飘荡  万家灯
期刊
那是一片片的白  粗糙的皴裂的手  将冰蓝水晶镶满天际  湖水清澈洗涤精神之身  褐色的面庞凝望东方  烈风吹荡长发  一波又一波,起伏成  漫漫茶马古道  千年回眸,光景斑斓  年迈的古镇腰身佝偻  朴素安详地等待着  四海八方,气息各异的脚步  匆匆地停留,轻轻地经过  叩问光滑的石板  聆听悠远的陈述  方知所有缤纷故事  都逃不脱聚散的定律  那是一片片的白  靈魂紧拥灵魂,携群山走入晨雾
期刊
摘要:本文以西贝柳斯经典交响乐作品《芬兰颂》为例,通过四个方面的解读与剖析,探究音乐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音乐情感 精神力量 民族 《分栏颂》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经说过一句话,“音乐是心底里伸出的一双手来抚慰人心的。”高中的音乐鉴赏课,重在鉴赏,它不是单一地停留于音乐表层的欣赏,更多的是透过音乐去聆听作品内在的声音,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感受。在新课改盛行的今天,音乐教师要注重用啟发式的教学
期刊
几缕情丝(六首)  醉花阴·牛郎织女  相会鹊桥何曾怨?浪漫人不倦。  花好月圆时,美景良辰,心若晴丝乱。  相思万种无须叹,脉脉柔情恋。  呢语化春风,今夜无眠,留下千千念。  注:晴丝,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宋代诗人张炎《斗婵娟/霜叶飞》中有“心绪乱若晴丝”。  七绝·教我如何不想她  曾往巫山蝶恋花,金风玉露驾云霞。  银河一水天涯阻,教我如何不想她?  七绝·又看《笑傲江湖》  流
期刊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植根于中国乡土基层的土壤中,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母体,中国美术从民间美术中孕育而出,研究民间美术有重大意义。作为正统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左汉中,他接触研究民间美术大约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在这些岁月里,他坚持深入群众,锲而不舍,走访全国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地域,记录的门类有年画、版画、剪纸、蜡染等。同时,左汉中也切身投入保护非遗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