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雪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说7号有雪,虽然有关部门接受上次预报不准的教训这次没有大张旗鼓地造势,可是心里总觉得它真的会来。果不其然,早晨醒来,向窗外一看,雪花真的在飞舞,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了。
  这个世界真是奇怪,前几天政府机构预报已久和民众们期盼已久的大雪,即使在大炮的轰隆下,县城里也没见几片雪花,酝酿已久的2018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流产了。谁曾想,时隔三天之后的周日,雪,真的来了。现在越来越相信自己的人生经验,往往越是吆喝厉害的东西越是不确定的,而真的总是悄无声息地就来了。
  早饭后,坐在窗前修改着一篇文章,心里痒痒的,好想好想到外面雪的世界里走一走。而我抬头分明就看到了一两个有雅趣的人,在沭河边上看雪景呢!耐着性子,修改完文章,又把两个班的考试作文看完了。午饭过后,把其他阅读题的答案也弄清楚了。我决定去窗外看雪,它要是不下了,不就大煞风景了!活,干不完,还有时间补上。可是,雪要是不下了,还不知道下一场要等到猴年马月。
  赶紧走出家门,抬头看看,雪没有了先前的大,但,还零星地飘着。地面上的雪大多已经化掉了,看来气温还是蛮高的。走出小区南门,一会儿就翻过公路,来到了沭河公园。这样的天气,有雅趣的人毕竟不多,公园里显得很僻静。信步走到那片金沙滩,远远地就看到沙滩上的几座茅草亭顶着几点薄雪,水面上有成群的野鸭子在嬉戏,行人一靠近,它们就往水深处游走了;人走远了,它们又靠上岸来。一只爬上岸边的小鸭子,沿着河岸往南觅食去,我轻手轻脚地跟随着走了一段路,看到好几只都在岸边玩耍呢。它们除了尾巴上有处白色,其它都黑黑的,模样就像家养的黑鸽子。这两年的沭河边,野鸭子真是多出了无数啊!可是白鹭怎么不见了,它们去哪儿了?它们是候鸟吗?
  这样想着,向南一看,就看到了那片柳树林。光秃秃地枝干,粗的枝丫间还有点白雪,静默在那儿。突然间就想到了2015年11月24日的那场大雪,铺天盖地,大雪堵塞了交通,因此学校还放了一天的假。第二天清晨,我一人来到沭河公园看雪,那真是美轮美奂。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雪地里罕见人迹,让我惊讶不已的是,沭河边的那一片柳树叶子还青翠欲滴,白雪皑皑中的一片绿,一时间我还以为柳树也成了不落叶的乔木呢!那座长长的红色廊桥,被白雪覆盖,远远地看去,像是红白平行的两条长线穿越在沭河之上。
  我穿着一件大红的羽绒服,围着一条雪白的围脖,穿行在雪地里,像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欢喜雀跃。心里还想,要是有个摄影师把我拍进这雪景里,该多美啊!
  这种奢望也不是不可能。当年张岱更定之时,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怎样的遗世孤高的雅趣,竟然在亭上遇到了客居此地的金陵人。
  事实上,我也确实有过奇遇。2011年的春天一场大雪不期而至,那场大雪下的实在是意料之外,下午回家时,不曾见天有任何的异常,晚饭过后,因为窗外太亮,不经意一瞥,就见对面房屋已是厚厚的一层雪了。我突然兴起,想到外面踏雪,女儿、老公一致响应。
  平时是人们休闲娱乐好去处的文心广场,此时一扫往昔人声鼎沸、踵接肩摩的喧嚣,在飞雪里静默着。跑道上、草坪上、高处的青松上、低处的冬青上,皆是覆了厚厚的雪,白茫茫的一片。在广场北面的草坪上,有七八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女在玩雪。
  在这儿我们遇到了一位身穿黄色雨衣的摄影师,他正对着南面的那座拱桥调试镜头。我顺着他的视线望去,鹅毛大雪中,半高的冬青顶了一髻白花,空中柳条伴着雪花曼舞,最远处正月十五的红灯笼还在高高挂着,天地间红白相映,让我忆起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塞北风情。
  女儿忍不住好奇,跑过去搭讪了几句。那个时候,我经常在莒州论坛的“文艺在线”栏目发些小文章,第二天,我写了一篇小文《文心广场看雪》发到了莒州论坛。两天之后,在跟帖里面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很荣幸您把‘黄雨衣’写进您的美文,他已将这场雪的作品分三次发在莒州论坛‘摄友天地’,分别是:莒夜春雪再飞扬,春夜雪中嬉戏,雪色这边独好。有时间请过去点评。”赶紧去找这些照片,真的是那夜的雪,那夜的人,那夜的景。一时,那夜的温馨再现,心头涌起诸多意外和惊喜。
  今日的雪,相比起往昔,实在是谈不上气候,可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惊喜。我边走边思,穿行在细小的雪花间,一会儿就到了廊桥北边的那座新建的拱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桥下团起一个雪团,抱在胸前,笑容灿烂地面对爸爸的镜头。我笑笑,心里想,没有大雪,小雪也是好的。
  踏上拱桥,环视一周,除了这点雪,其他并没有变化多少,可已是新旧两年了。几天前的黄昏,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好友小高一起来这儿散步,我们彼此摄下了黄昏里的背影,远处的廊桥,彩虹桥边的灯火。
  这样想着,掉头慢慢往家里走去。想到了小高,突然想到了岁月,我们相识了已经有十多年了,除了她,还有几位因为文学爱好意趣相投的朋友。一路走来,都已相伴多年。
  人生是一趟没有回程票的旅程,在这趟旅行中,风景无限,有些记忆深刻;有些,如过眼烟云。上车的人无数,下车的人亦无数,有些会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你的过客,无论怎么样,都是一段缘,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收藏。如同这雪,一生中,我们还能看多少次?
  走到家门时,雪,又好像下大了一些。
  ——選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每年,进入腊月,有一件事我一定会去做,那就是把迎春花迎进屋门。  从秋天起,迎春就留在院子西墙边的小花园内,小半截花盆埋在土里。春节前,选了一个较暖和的日子,先用温水把连在花盆底部的土块融化、戕去,再将老叶子扑打去,然后喊来儿子帮我抬花盆。  儿子从屋内跑出,目光马上就被吸引住:“咦?这花枝上居然有那么多骨朵?”十六岁的他裹紧棉袄,惊诧地问,“枝条这么柔弱单薄,居然能在严冬里结出花骨朵?”  “不
期刊
我总羡慕人要是像鸟儿一样能飞翔在空中多好,可以漫游大江南北,可以鸟瞰无限山河,可以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快活无比,哪怕像牵线的风筝一样也可以快活一时。2012年我曾在方特娱乐园乘坐大摆锤,体验到失重的感觉,人在空中翻飞,心里非常明白,却因失去重力没有根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让人感到无比紧张,甚至和他人一样惊呼连连。下来后觉得光顾喊叫了,没有欣赏一下空中飞跃的情景,真是遗憾。2014年暑假我乘坐飞机去
期刊
窗外,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星星也慢慢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夜,开始悄悄到来了,我没有走,还在原地。没有人说要我等,没有人可以让我这样心累的痛哭失声,没有人可以让我如此心事重重的去精神恍惚,没有人让我如此牵挂,如此心痛的去等一个未知的结局……今夜,是那样的漫长,彷徨的思绪无处可依,倚窗倾听自己的心音,无尽的牵挂溶在寂静的夜空。一遍遍听着你的这首《等你等了这么久》,仰头问星,远方的你还好吗?是不是走
期刊
2018年五月十九日,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黄梅戏演出活动来到了青岛农业大学,我有幸遇之,近距离接触黄梅戏,欣赏之,品位之,再不似儿时看唱大戏,纯粹是凑热闹和好奇地向往后台神秘的世界,被那化了妆的大花脸或丑角吓得鸡飞狗跳,也被那俊俏柔美的花旦或青衣迷得神魂颠倒……这一次是不惑之年才有的纯粹听戏,只为熏陶和感染艺术的气息。  黄梅戏及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简介:  黄梅
期刊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迎接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到来。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很幸福,也很自豪。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倍感无上的荣光,因为党的光环始终照耀着我。  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奏响的时候,一种庄严,一种神圣感,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当我成为预备党员和正式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员那一时刻,心情激
期刊
孤独的列车在冷风中奔跑的飞快。  幽幽的思绪又飞回了那纯真的年代。  可记得那首《大海》。  那些忧愁,那些欢乐。  那些,你们的爱。  爱,在那个时候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也就算是一种深情。如今我得这样理解,当年不算,现在更不会有。深情总会和往事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才不断的思念。回忆,也不过如此。  不过回忆此时是一种痛,因为它太美,现实太凄凉。  高中畢业后,阳去了青岛读大学,离开以后我们的联系就
期刊
五月鲜花红似火,沂蒙大地披绿装。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几位当年曾在临沂军分区文艺宣传队工作的战友到沂南县马牧池红色教育基地采风。客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林荫山道上,窗外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车内欢歌笑语,激情昂扬。战友们纷纷哼起了沂蒙山小调,悦耳的歌声拨动了我的心弦,情不自禁地忆起了两次拜见沂蒙“红嫂”——明德英妈妈的那段往事。  1971年元月18日上午,我们临沂军分区文艺宣传队随大部队野营拉练来到了
期刊
在外很多年了,还记得故乡,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依稀还记得妈妈在村口呼唤我回家吃饭的喊声,依旧在耳边回荡。那是母亲最深的爱的呼唤和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特别怀念家里的菜园中的各种蔬菜。食物的味道源于植物自身的味道。最想念的最想吃的,还是母亲做的饭菜。清晨,当东方亮起了鱼肚白,我家的烟囱开始冒起了白色的烟雾,那是母亲開始准备了早餐,而我们吃过早餐之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父母亲也开始了一天的
期刊
日子闲散时,便捧起一本闲书来读,清新的文风轻松的感觉,为繁琐尘事勾兑了杯杯悠闲。闲书,无晦涩字眼无吃力内容,可万里无云地读下去。信手拈来的题材,篇篇精彩段段精华,赏心悦目里文字有饱满语言有质感。  自己所读的闲书涉猎甚广,无统一标准,从地摊到书架,从报刊到名著,凡入我法眼的皆值得一读。能从张爱玲读到张晓风,能从萧红苏雪林读到雪小禅张小娴,能从海子舒婷读到林清玄迟子建,能从仓央嘉措读到村上春树,能从
期刊
我的家乡——莱芜市杨庄镇凤凰村,在以前说她是穷乡僻壤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她不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也不在位置优越的郊区;既没有沸沸扬扬的集市,也没有通达四方的宽阔公路。  隐约记得儿时的村庄家家都是茅草房、土坯墙,篱笆大门做遮挡;吃野菜,难连上,挨家挨户去逃荒。真乃是马勺当锣敲——穷得叮当响。究其原因——缺水,所以周围很多村里的人都管我们凤凰村叫凤凰岭子。  忽然有一年我们村修起了大水渠,水渠就在村跟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