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变化的人称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叙述、描写类的文章中,一般都会涉及到人称。其中,第一人称以“我”的身份、口吻进行叙述和描写;第二人称以“你”的身份、口吻进行叙述和描写;第三人称则以第三个人的身份、口吻进行叙述和描写。在现代文阅读中,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行文的文章较为常见,而真正以第二人称行文的则极少。当然,每种人称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就以《土地的誓言》为例,品味文中富于变化的人称。
  全文以“我”对土地“炽痛的热爱”为情感主线,把土地比作“母亲”,把“我”比作“土地的族系”,表达了“我”为她“战斗到底”的决心,倾注了“我”对往昔幸福生活的眷恋、沉沦受难时的痛苦、奋起抗争时的斗志与渴求解放时的希望等复杂情感。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作者都很喜欢用第二人称来表达,但端木蕻良却另辟蹊径,对自己深爱的家乡用了第三人称——她,这很让人匪夷所思。这不是作者日思夜想的那个家乡、那片土地吗?为何又要让自己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呢?
  仔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作者故意为之来表现自己心中的那份痛楚呢?朝思暮想的家乡故土在此时成了日寇的战利品,而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却成了孤独的异乡客,“她”曾经是那么亲
  切、那么触手可及,但如今的“她”却又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用第三人称写作时,作者的感情较为平稳,但随着情绪的转变,作者已不再满足于用“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交流,以“你”相称,情感上显得更加直接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作者呼喊出了“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样的心声。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真正意識到这原本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土,但这样的兴奋和奢望消逝得太快了,只因那赤裸裸的现实再次击碎了作者的希望:距离“九一八”已经整整十年了,可我们的国土却依然被践踏,这样的悲痛让作者再次变成了一个在自己的国家却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于是,第三人称——“她”又出现了,“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简而言之,文中作者之于“她”所表现出的那种悲愤和压抑的感情,让我们读到了那个时代里,“我们”有家却不能回的凄凉。
  【活学活用】
  阅读下面的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写孩子们的时候,作者采用了哪种人称行文?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其他文献
【思路点拨】  像这类一个字的作文题,乍看上去不太好写,因为话题的中心被死死地束缚在一个字上,但细读题干,你就会发现,破题的思路其实就藏在这里。  比如,本题题干中就出示了“奖”字的两个义项。第一个作动词,是奖励、夸奖的意思。我们不妨由此设想:谁奖励谁?为什么要奖励?从获奖者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第二个是名词,是为了鼓励或表扬而给予的荣誉或财物等。可作如下思考:谁得到了什么荣誉?他做了什么事?得奖
期刊
<<<强记忆·夯实基础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惶恐( ) 取缔( ) 镶嵌( )  一层翳( ) 骷髅( ) 愧怍( )  2.仔细看看下面的句子里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正在句子后的括号里。  (1)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慨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踏败的小屋。( )  (3)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
期刊
【就医作文】  这样很快乐  期末考试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让我有些彷徨和不安。抬头看看窗外,墨蓝色的天空,像是哪位仙人有意疏忽了,用墨水染透了苍穹。泼墨般的乌云笼罩着月亮和星星,让我看不到一丝光亮。①  我呆呆地望着墙上贴着的那些“可笑”的目标,和那些勉励自己的话,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这时,开门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转过头,我看到了妈妈那张略带微笑,眉间却极力掩饰忧虑的脸,②我的心底不禁涌起些
期刊
【文题亮相】  行走在世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着爱或者被爱的经历,爱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估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说,爱是酸的,毕竟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得到回应;有人说,爱是甜的,它会让我们绽放出比蜜糖还甜美的笑容;有人说,爱是苦的,因为相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分离。  无论怎样,爱的味道都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间……  请以“爱的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选,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2分)  A.投掷(zhì) 憎恶(zèng)  糟糕(zāo) 大庭(tīng)广众  B.震悚(sǒng) 取缔(dì)  肿胀(zhàng) 诗画舫(fǎng)  C.侮辱(wǔ) 晌午(xiàng)  镶嵌(qiàn) 一层翳(yì)  D.门框(kuāng)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小凹凼(
期刊
影片简介  阿甘是个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
期刊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zhì)痛 胸膛(chèng)  泛滥(làn) 白桦(huà)林  B.呻吟(yíng) 嗥(gāo)鸣  斑斓(lán) 怪诞(dàn)  C.山涧(jiàn) 亘(gèng)古  默契(qì) 田垄(lǒng)  D.丰饶(ráo) 污秽(huì)  耻辱(rǔ) 镐(gǎo)头  2
期刊
【就医作文】  那天,如果我没有遇见你  四季的变幻,白昼的交替①,门口那棵梧桐树下的背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你教会我许多,陪伴我长大。那天,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天地……  儿时,对着门口的那棵梧桐树,我总有无穷的乐趣,哪怕在树下拾起一片泛黄了的枯叶,也能玩上老半天②。那时的你还没有满头白发,总是喜欢拿着马扎坐在梧桐树下,一边吸烟,一边摇扇,那马扎十分破旧,仿佛打我出生起,它
期刊
【技法导入】  《文心雕龙·熔裁》有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可见,文学作品的语句要尽量做到详略得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木兰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木兰诗》紧紧围绕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泼墨如水”。如诗歌在写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时,仅用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六句来形容
期刊
成功不是三天打鱼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两天晒网中的半途而废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号。它应是平日里点滴的积累,是不断地延续。可见,勤奋反映在每时每刻中。  【成语令】  勤能补拙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释义]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造句]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所以只要勤勉不懈,谁都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近义]熟能生巧 勤学苦练  手不释卷  [出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