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飙,东南亚和南美陷入鏖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hank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30日,印度阿姆利则,民众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最近半年,新冠病毒“四大”突变株在全球攻城略地,疫苗紧缺招架乏力,几个原本抗疫有方的国家或地区纷纷中招。这些都预示着2021年下半年的抗疫,对许多地方来说仍将是鏖战。
  好消息是,中国的疫苗接种日益发力,迄今累计接种约8亿剂,占全球1/3强。但中国距离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仍有很长一段路途,现在还不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疫情警报重鸣


  从新增确诊人数来看,随印度疫情起伏的全球疫情,自4月下旬出现波峰以来,基本处于下降通道,6周内降幅达56%,接近回落到今年2月中旬时的波谷状态。
  在疫情整体降温的背景下,少数国家突然拉高的曲线,提醒人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仍未消停。
  越南是其中一个典型。从去年1月底到今年5月4日,越南共记录了约3000个新冠病例,但此后一个月就增加了5300例,增速异常惊人。印度虽然在感染总数上是越南的几千倍,但就“疫情狂飙期”单月增幅相对于过去基数的比率来看,还是稍逊一筹。
  老挝的疫情也在近期突然恶化,累计确诊数从截至4月21日的仅60例,飙升到一个月后的1763例,增速远超邻国越南,幸而基数小,相对易控制。
  柬埔寨过去两个月的疫情曲线也很陡峭,累计确诊数从3000例攀升到3.5萬例,实际上预演了越南过去一个月的情形。如果越南今后的疫情步柬埔寨的后尘,那对中国可不是好消息。
  蒙古国的情况也不乐观,4月初疫情开始起飞,两个月内累计确诊数从8000多直上5.8万。该国人口只有越南的1/30,人均累计确诊数是越南的200多倍。
  泰国近两个月的疫情增速也较快,从3万例一下子蹦到18万例,增速紧追蒙古,只是起飞稍晚一步。
  感染基数较大的马来西亚,近期疫情明显恶化,累计确诊数从40万例到60万例,仅用了37天。算下来,这37天就等于该国此前15个月确诊总数的一半,相当于一天“顶”过去6天。
  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因为毗邻印度,疫情严重在意料之中。同样用时37天,尼泊尔从30万例涨到56.7万例,增速明显快过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从10万例涨到20万例,用时六周,平均增速也快过马来西亚。
  上述国家都在亚洲,且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因此其感染数“飞涨”不容忽视。还有一类国家远离中国,但它们最近的疫情发展也牵动人心。
  一是阿根廷,随着南半球步入冬季,该国新增感染数近两个月在高位震荡;累计已确诊约400万人,在整个美洲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列全球第九;该国近9%的人口确诊感染,略好于确诊感染率达10%的美国。
  二是哥伦比亚,其新增确诊数在过去3个月屡创新高,6月5日一度冲高到3万例,相当于一天增加几个“越南”。该国确诊死亡人数已逾9万,在南美国家里仅次于巴西和秘鲁,按人均则跟美国处于同一水平,惨过巴西、好过秘鲁。
  当下欧美地区疫情企稳、亚洲国家疫情分化,南美洲受天气转寒、封控松动等因素影响,整体疫情趋于恶化,就连疫苗接种率高的智利也不例外。

“突破性感染”


  与世卫组织有关的专家,为消除对发现新冠突变株之国的污名化,用希腊字母的读音给常见的突变株(变种病毒)取了新名字。
  比如,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发现的突变株B.1.1.7被称作Alpha,南非发现的突变株B.1.351被称作Beta,巴西发现的P.1被称作Gamma,印度发现的B.1.617的后代之一B.1.617.2被称作Delta。
当下欧美地区疫情企稳、亚洲国家疫情分化,南美洲受天气转寒、封控松动等因素影响,整体疫情趋于恶化,就连疫苗接种率高的智利也不例外。

  以上“四大”突变株之外,巴西发现的另一突变株P.2被称作Zeta,印度发现的B.1.617的另一后代B.1.617.1被称作Kappa,美国加州发现的B.1.427/ B.1.429被称作Epsilon,等等。
  大多数重要突变株,包括南非Beta和巴西Gamma,都含有E484K这种有助于摆脱抗体的突变,从而削弱了疫苗效力。但在英国发现的Alpha和在印度发现的Delta,却不含E484K突变,而含有其他有助于传播的突变(如N501Y或L452R、P681R)。
  除了在南亚占据很大份额,Delta还攻入了英国,在Alpha的根据地占有了一席之地,说明其传播效率超过了毒性更强的Alpha。这一新情况,导致英国国内对于要不要在6月21日全面解封英格兰议论纷纷。
  强传播的模式,显然不止飞沫传播或接触沾染,而涉及气溶胶传播,也就是常说的空气传播。越南官方声称,其新发现的突变株,是Alpha和Delta“强强联手”的杂交变种,能够在空气中迅速传播。不过,世卫组织驻越南代表出面否认说,那只是Delta突变株的进一步突变。
  传染性极强的Delta,近日潜入重重设防的澳大利亚。在维多利亚州5月疫情复燃之前,澳洲很大程度上已控制了疫情。如今维州首府墨尔本发现的两个Delta感染者,曾在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旅行,当时他们可能已感染该病毒,但新南威尔士作为该国人口第一大州,此前近一个月没有报告本土病例,这让疫情溯源变得扑朔迷离。
  “四大”突变株中,Delta的传播力最强,Beta的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美国辉瑞疫苗对Delta的防范率可达到87.9%,但对Beta的防范率只有72.1%。
  正处南非和印度之间的非洲岛国塞舌尔,截至6月8日有80%的人口接种了第一针疫苗,74.6%的人口接种了第二针。这样的接种率超过以色列。然而,塞舌尔的疫情在5月大暴发之后,以日增三位数的速度蔓延至今,以至于全国9.9万人口中确诊了逾1.2万人,确诊感染率超过了美国。   这一疫苗悖论,也发生在南美国家智利身上。智利迄今已有逾半人口完成了两针疫苗接种,然而其疫情在4月略缓后,日前又回到了3月时的高峰,全国确诊感染率达7.5%。
  塞舌尔和智利出问题,一是过早放松社会封控,导致未接种或未完全接种的人大批感染;二是国内流行Beta或Gamma等耐疫苗的突变株。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截至4月30日,在完全接种疫苗的1.01亿美国人中,有1万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至少439人因此死亡。由于疫苗的保护,突破性感染病例的很大一部分完全无症状,但研究这些病例仍然重要,因为其可能提供关键信息,包括一些疫苗是否比其他疫苗效果更好,以及是否出现了能够智胜疫苗的新突变株。
  去年底以来,尼日利亚、秘鲁、泰国、日本神户、葡萄牙等地,陆续发现新的突变株。新冠病毒的进化,除了借助同时感染两款新冠病毒的患者之外,还可以在免疫功能缺陷者体内获得加速。6月3日发布于医学网站MedRxiv的一篇文章显示,南非一名女性艾滋患者在感染新冠后的216天中,体内新冠病毒就变异了32次。

如何优化接种?


  现阶段,由于全球疫苗接种率还很低(仅6%完全接种),传染性强的Alpha和Delta還会唱主角;等到疫苗接种普及后,耐疫苗的Beta和Gamma等突变株,应有机会接盘。
  一个例子是,Alpha突变株在美国4月感染者中占据了半壁,但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率提高,耐疫苗的Gamma,以及在秘鲁、智利大流行的C.37突变株,逐渐蚕食了Alpha在美国的部分份额。
  疫苗接种是一场与病毒突变的竞赛,即便像以色列一样消灭了病毒的社区传播,也不能漠视新的突变株传染,而应当一手抓封控,一手抓新的接种。
  有人认为,实现普遍接种后就可以开门大吉,即便有少量感染,也不会“烧穿”医疗资源,可放心交给医院处理。但这种“群体免疫”思路近似刻舟求剑,因为疫苗的制备总是相对滞后,疫苗接种后的保护也会过期;而各国易感人群的广泛存在和经济活动的反弹,已经培养了大量的突变株,它们之间激烈竞争,苦寻疫苗接种的破口—自由放任的政策,必将招致新的强势突变株流行。
  延续封控之外,新的接种也要跟上。常见的疫苗,在广泛施打第一针后,第二针往往姗姗来迟。这种空档会给病毒适应人体免疫环境的机会,引导其往耐疫苗的方向变异。
现阶段,由于全球疫苗接种率还很低(仅6%完全接种),传染性强的Alpha和Delta还会唱主角;等到疫苗接种普及后,耐疫苗的Beta和Gamma等突变株,应有机会接盘。

  所以,像阿联酋和巴林这些早早接种疫苗的国家,已开始部署接种第三针。截至6月7日,阿联酋99%的成年人已接种了第一针,62%的成年人接种了第二针;巴林也有61%的成年人接种了第二针。第三针属于加强针,优先考虑老人或患有慢性病的弱势群体。而对12至15岁的儿童紧急使用辉瑞疫苗的计划,也已在阿联酋获批准。
  虽然这两国的“高接种率”未能遏制疫情高发—阿联酋的累计确诊数早已反超沙特,过去5个月的新增确诊数在高位徘徊,而巴林全国约170万人中确诊逾25万人,感染率高达15%,过去三个月里新增确诊数也是一路走高—但就如同在塞舌尔和智利的情形,高接种率至少大幅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阿联酋的新冠死亡人数只有沙特的23%;巴林的感染数多于阿曼,死亡数也只有阿曼的47%。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疫苗都需要接种两针,才能在一段时间后产生足够的抗体。辉瑞迄今只在104国被使用,而阿斯利康疫苗有175个国家采用,国药北京的疫苗和俄制“人造卫星V”也分别被54国和43国采用。
  如果说,需要打两针的疫苗一旦第二针不能及时到位,易造成防控上的疏漏,那么只打一针的美国强生疫苗,以及中国的康希诺疫苗,乃至陈薇院士与康希诺合作研发的“吸入式”疫苗(雾化吸入鼻腔),都值得一试。有个问题是,这三款疫苗与阿斯利康一样,都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更有新意的试验,是将第一针和第二针以不同疫苗混合接种。中、美、英、意、韩等国,都在进行此类尝试,摸索对付突变株的捷径。
  在历史性的世界卫生大会闭幕和G7线下会议临近之际,世卫组织、世界银行、IMF、世贸组织的负责人,联名撰文呼吁为结束这场疫情投资500亿美元,尤其是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更多疫苗,以期今年底完成对全球四成人口的接种,到2025年结束前创造约9万亿美元的额外全球产出。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更像一个命运共同体,但愿主权国家之间的疫苗接种比赛和国际组织的跨界携手,能共同促进这一愿景的达成。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决定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是以主体性的姿态参与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进程。用历史学家罗荣渠的现代
2020年2月1日,在克罗地亚南部的科马尔纳航拍的佩列沙茨大桥施工现场  21世纪20年代必将是世界地缘政治剧烈变化的时代。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不仅难以避免,而且很可能还会加剧。  尽管中国多次表明,中国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地位和影响,但美国跨党派的集体焦虑表明,华盛顿政治精英与其说是担心中国的实力超越美国,还不如说是恐惧一个由崛起的中国主导的“新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科技与产业
最近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让我震惊不已。实在受不了了,必须说说。  他自我介绍是一个25岁的青年,在一所“野鸡大学”读过书,现在是一名底层的北漂,发现自己再努力奋斗这辈子也买不起房,改变不了命运。如果结婚生子,只会把自己的“劣质基因”传递给子女,让他们再受二遍苦遭二茬罪,所以,决定单身一人就这样下去。  他问我:对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管是野鸡还是凤凰,大学白读了吧?!  如果有人觉得,单身挺好
2019年11月9日,南京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行凶者和受害者分别为滴滴快车的司机与乘客。近年来,网约车安全事件频发,备受网民关注,南京司机持刀伤人事件发生,又将网约车推到舆论焦点。  网约车作为新出行方式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尽管给民众带来便捷,但是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网约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管控措施,为民众的安全出行带来保障。  网约车频发安全事故的背后,与平台的管控措施密不可分。
6月25日,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算中心在北京联合举行签约仪式,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通用计算平台。  “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研究项目。其浮点运算处理能力可以达到230万亿次(交付用户使用能力200万亿次),Linpaek速度预测将达到160万亿次,这个速度将有望让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再次跻身世界前十。除了超强计算能力,它还拥有全自主,超高密度、超高性价
7月24日,受淹的校园  4天前,这段6.3公里的路只要25分钟车程。4天后的7月24日,南风窗记者花了整整7倍的时间,才从新乡市维也纳酒店到达新乡市龙子心智障儿童托管中心。  拦住路的不是别的,正是7月21日暴雨留下至今的、齐腰深的积水。  “40多名孩子和十几名老师被洪水困在学校,需要蔬菜、米面和孩子们用的纸尿裤。” 在7月23日上了热搜的那条求助视频里,“校长”申学军简短地说了几句话。  底
北约的节节进逼已使俄忍无可忍,选择格鲁吉亚的此次挑衅行为痛下杀手。西方将开始面临更大更多的麻烦。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早已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冲突背后,折射出美俄“针尖对麦芒”的战略博弈。  冲突爆发后,美欧均站在格鲁吉亚一边,甚至第一时间就派出军舰进入黑海支援格方。但俄罗斯面对美欧的步步紧逼,一改以往隐忍守势,强势还击,以技术为由对欧“断气”36小时,且海空并进地到美国“后院”
策划执行 温志宏 刘梦羽 何 晶 董 彦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人的时代。  时代很大,总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青史留名却速生速朽。  个人很小,每个时代总能轻而易举镂刻进人们的生命。  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被书写的对象。  其中,有很多个“我”,很多个“你”。  我们是沧桑嬗变中呱呱坠地的婴孩,是世纪飞跃中静待花开的少女。  30年,小词背后的大事,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30年
他试图把对《红楼梦》的解读融入画卷,他试图将对曹雪芹的感悟交给色彩,他用画笔书写着历史的沧桑,他用心灵勾勒着人世的情怀。这就是曹雪芹系列油画的创作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国宏先生。  赵教授坦言,他一生执著热爱着两个领域:美术与历史。在他的世界里,美术是浪漫的,斑斓的,诗意的;而历史是凝重的,深沉的,理性的,是曾经的现实和流动的实在。我们惊奇地发现,他把这两种气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欧盟正在成为世界气候领域的开拓者。就在最近,欧盟立法者和各国政府就《欧洲气候法》达成一致,碳中和目标成为法律条文。以绿色新政为增长战略,以及到2030年至少减排55%的目标,让欧盟正向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前进。  欧洲并不孤单。最近欧盟和美国正在再次密切合作,动员一个以在11月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上达成大幅提高气候雄心为目标的国际联盟。  时不我待。不受约束的气候变化—及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