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因素探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的价值理念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又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应该努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与互动,不断优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价值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理论界尝试从不同视觉分析和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因素。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从理念的层面—即价值因素切入,探析这一问题。
  
  价值意识、价值观念与人的心理健康
  
  价值意识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全部反映中有关价值内容的心理、认识、思维的总抽象、总概括。依据人们精神活动的层次特征,可以把价值意识分为个体心理水平上(欲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水平上的(信念、信仰、理想)。本文所讨论的价值因素,侧重于观念水平的价值意识。比起心理水平的价值意识来,观念水平的价值意识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它们是比较自觉的有意识的。第二,它们具有某种可以系统化的、进行社会交流的思想形式,因此,它们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真正成为社会的意识。信念、信仰、理想,是三种最典型、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形式。个体的价值意识,尤其是价值观念对人的心理健康的意识、评价、维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的心理建构的基石,为人们的现实行动提供合法性依据,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驱动、导向和制约作用。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有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化过程,对群体价值的认同和内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参数。所以,个体的价值观不仅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受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个体在一定的文化中获得归属感、自豪感,在与人的交往中获得信任感、安全感。反之,价值观的冲突与多元化会影响个体的归属感、自我认同和安全感,引发个体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价值观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这必然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的早期阶段,从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看,价值意思的形成过程虽然仍存在着生物性需要因素的支配,但是已经内化、整合、建构起的价值观念体系在价值意识的发展中已经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当外部环境与自我价值意识所决定的兴趣、爱好及各种观念的倾向性相一致时,便会顺利地接受和吸纳;反之则会产生内心的冲突与困惑,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和排斥的心理体验,最终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在目前阶段,价值冲突特别是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冲突所导致的个体适应性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价值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磨合、交融的过程中,价值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这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导致了他们价值选择的困难,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价值冲突之中。这种价值冲突表现为个体的心理冲突,冲突不能及时解决,个体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导致情绪问题,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从实际接触的情况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价值取向模糊”,指面对价值选择的混乱、无序且麻木的状态。第二,“价值评价偏差”,指个体的价值判断与真实情况大不相符或大不一致。评价偏差大致有三种:1)用自己的需要来衡量一切事物,对自己不好的总以为对别人也一定不好;2)从一定的角度看待客体,以偏概全、以点代面,造成价值认知结果的片面性;3)个体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不一,持有双重标准,即一方面把功利尺度指向自己,另一方面却以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人。大学生的价值评价偏差跟自卑、自负、妒嫉、空虚、虚荣、双重人格、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有很大关系,或者说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价值评价的偏差上。第三,“价值认同失衡”,人格同一性的确立有赖于同一性文化价值的影响,如果文化越复杂个人认同就越易引起混乱。价值认同失衡容易导致自我封闭、盲目从众等心理,这种心理的学生最易导致社会角色混乱,严重者还会形成妄想症或戏剧化人格。第四,“价值观念错位”,指那种由不正确、不合理的价值认识概括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价值观念,与正确理念“对立”,是对合理观念的全面“否定”。价值观念错位会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自私心理、享乐心理等。
  诸如此类,我们不难看出个体的价值问题对心理问题的诱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坐标。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尤其要加强对新形势下青年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解决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问题。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要以创新的精神探索思想政治实践育人课程化的新途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要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课的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最本质和核心的问题是健康人格的培养。
  我们要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主体性、活动性、情境性、协同工作等原则,综合运用专题训练、教育渗透、咨询辅导等基本教育途径,有效发挥学生、学校、家庭等基本要素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与互动,优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除了要进行基本原理、政治观点等内容的教育外,还应包括心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形成与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成功的思想教育常常本身就能起到心理支持的作用。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解决了学生们的某些思想困惑,也就消除了学生们的某些心理困扰,从而间接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思想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事实上,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去了,而一些咨询活动也常常是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今天,大学生们感到困惑的所谓“问题”,常常是思想矛盾和心理矛盾的混合物,仅靠某一种手段是很难解决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心理咨询取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或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取代心理咨询。我们要根据学科间内在的联系,加强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融通与借鉴。在现有情况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遵循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教育规律,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理咨询功能和心理咨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中国西北地区出土的《阿毗昙摩》《玄奘传》等回鹘突厥语佛教典籍译本文献是先由梵文译成汉文,再由汉文翻译成回鹘文的文化瑰宝。除了佛教哲学外,这些典籍还涉及到与突厥语发展
黄酒营养丰富,是理想的低度饮料酒和烹调菜肴的好佐料。下面介绍红薯制作黄酒工艺。
满语的小舌音是阿尔泰语言重要的语音特征。如同其他阿尔泰语言,满语的小舌音是与舌根音成互补分布的,一般出现在阳性元音的前面。文章将分析几种满语方言中小舌音出现的语音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成功引种栽培芦笋,许多地方的农民走上了靠栽培芦笋发家致富之路。芦笋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主要原因如下:
瓶景就是把细小的植物种在透吩的玻璃瓶或透明的塑料容器中,由此而制成的一种特殊装饰品。
提起蜗牛,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但是它的食用价值却鲜为人知。蜗牛的蛋白质含量为60.42%。脂肪含量低于2%,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此外,还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目标实施程度的重要手段。试题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教学与考试的分离,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
西安华西大学是西安市教育局批准,民盟西安市委创办的一所集理、工、管、文为一体的全日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002年学校推出“教育扶贫,信贷助学”新举措,创全国民办高校信贷助
为了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三门峡市正在积极筹备实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针对MEMS三轴磁强计在线误差校正的需要,提出了两步校正算法。通过极大极小值法初步校正磁强计,利用零速检测获取载体的无干扰加速度区间,在该区间内利用重力矢量和地磁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