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结果:①根据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1.506),麦洼牦牛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四川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群体聚为一类。②根据RAPD和AFLP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分析,表明天祝牦牛和大通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0336),九龙牦牛和天祝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0414),4个牦牛品种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在较远处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③根据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与微卫星DNA、RAPD、AFLP的聚类结果相似。中国牦牛可分为以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代表的两个类群(型)。这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和“横断高山型”的结果是一致的。而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结合中国牦牛品种(群体)的地理分布、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中国牦牛分为两个大的生态类型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将仿生钛化过程用于脂肪酶固定化,研究了该过程中工艺条件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及固定化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表明:0.5 mL浓度8 mg/mL精蛋白诱导剂、0.5 mL浓度6 mg/mL脂肪酶与1
本文简要描述了广播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全自动化网络设备监测技术,通过对系统内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进行实时运行监测,并利用动态预警功能,减少了设备维护量以及人工成本,保
湖南卫视打造的“爸爸去哪儿”一经开播,在传媒圈刮起一股亲子节目旋风.广播版的亲子节目、学生节目,亦可从中看到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广播发展已经从过去的泛年龄化、泛群体
目的:研究紫外光辐照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的去除作用。方法:测定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距离、不同pH值条件下紫外光辐照对DON和T-2毒素影响,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对该课程一直在不断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彰显学
铝合金生产时会产生铝灰渣,通过回转炉设备,能降低铝灰渣的烧损,并回收灰渣中的铝,变废为宝,把回收的铝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TK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内干预和院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