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杨树栽培与养护管理的方法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树种植在我国各地区的造林工程中比较普遍,树木成材率较高,在房屋建筑与家具打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要树种选择之一。为适应市场对杨树种植的需求,本文对杨树栽培于养护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为相关作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杨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19年我国杨树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4.86%,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可达141.07hm2。在农业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杨树栽培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为杨树造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杨树种植的规模与质量越来越高。
  一、杨树栽培技术分析
  (一)选择树种
  我国的杨树种植分布较为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杨树种植规模。我国杨树人工林的70%以上均选用的是黑杨派树种,但各地区的树种在长期繁殖生长的历史条件中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地区条件适应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树种选择环节还是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比如在东北地区一般会选择耐寒与旱性较强的银中杨,其成年树木用途较为广泛;在中原土壤贫瘠地区可选用格尔里杨,平均树高可以达到21m左右。
  (二)育苗
  杨树树苗的育苗方式需要根据当地地势地形、水文特征、土壤环境等进行科学的搭配选择。一般杨育苗多采用扦插技术,可分為平畦扦插方式与沟插方式。采用平畦扦插法,需要作业人员将地畦设置为高2.5m,长25m,并伴有高0.6m的埂,育苗时需要将植株密度控制在3500~3700株/667m2。采用沟插法育苗需要作业人员将每个挖沟之间的长度控制在0.5m,然后在沟的两侧进行扦插育苗,使得杨树插条能够均匀吃水,从而提高育苗的成活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扦插方式,都不可将插条倒铺,应保证插条的上芽组织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可有效提高苗木出土的速度。
  (三)选地整地
  当前我国杨树种植出现了新的栽培难度。我国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成分相对于传统杨树栽培的土壤条件较为贫瘠,且待开发的荒地中如丘陵、坡地都不太适宜杨树的健康生长。因此在未来杨树栽培项目中,需要对杨树栽培的林地进行科学、合理地测试选择,根据杨树树苗选择、该地区水文特征、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等条件来选择林地的位置。一般杨树生长条件需要满足地下水位在2m之间,土壤性质需含可溶盐0.1%~0.2%,此种水土可使杨树树根的透水性发挥到最好。
  杨树栽培对林地的整地要求不高。一般针对土壤相对贫瘠的林地需要将土壤深翻,深翻深度需要超过35cm以上,将深层土壤上翻至地表来平衡土层间的营养成分以及土壤的通透性,针对土壤肥力较高或土壤黏度强的林地,需要进一步增加深翻的深度。挖掘树坑时,树坑的高度应在80~100cm,直径需要控制在60cm,但也需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林业规划做合理地设计。
  (四)栽培
  对杨树树苗进行林地栽培前需要对培育好的树苗进行根系、躯干、生长态势等进行严格地挑选工作,以保障杨树树苗没有病害虫害,提升树苗栽培的成活率。在正式栽培的2~3d,应将树苗浸泡在调制好的营养水中,保持杨树根系的水分和养分。建议杨树栽植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方法,即先在挖好的树坑中填埋厚度为20cm的地表土,然后放入苗木,再埋40~60cm的土壤,此时将树坑踩实,接下来将树坑填满将苗木轻轻向上提拉,以此来保障杨树根系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二、杨树养护管理的方法
  (一)水肥管理
  杨树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排水性能强的水土条件中,其长势更加良好,树苗的存活率也比较高。因此在杨树栽培后的林地养护管理中,为提高杨树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其水分和肥料应当保持充足。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在整地阶段就将养护管理工作前置,即在整地过程中,就将伴有钙肥、磷肥的肥料施用在土壤中,使得杨树苗在初入土壤时,即可吸收充足的营养元素,快速的植根于土地之中。在杨树树苗进入快速生长期时,需要每年对林地施加适量的氮肥与透水,确保杨树养分与水分的充足。
  (二)苗期管理
  在杨树林中树与树之间的空隙处,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小豆等会增加林地土壤的利用价值,在降低作业人员除草等林地管理压力的同时,树木不会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但当杨树的生长达到郁闭期时,作业人员则不可继续在林地中种植其他作物,并需要对林地进行松土和除杂草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土壤的呼吸能力和通透能力。
  杨树生长期间需要对其进行枝芽的修剪,以保障杨树的长势,培育出躯干笔直且无节的良好木材。常规来讲1~3年生长期的杨树尽量避免对其修剪枝芽,一般当树干达到8.00m左右时,其侧枝上的枝杈直径达到10cm左右应将其修剪掉。当杨树生长期达到4~5年时,应该将修枝高度控制在树干总高度的1/3处,生长期达到6年以上的树木,其修枝高度需要控制在树木总高度的1/2处。
  (三)病虫害防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林业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应避免对化学农药、肥料等的使用,从而降低杨树栽种与养护管理对土壤以及环境的伤害程度。杨树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比较丰富,可以利用有机绿色药物对树苗进行药物注射,来预防树苗生长初期的食叶虫、蛀干害虫等大面积繁殖。加强苗期与林地管理,对树木进行积极地修剪工作,可将病害枝芽剪除,从而降低病源的来源。对林地施用适量的肥料和水分,可有效提高树木的免疫能力,同时可增强32.2%的生长速度,追施肥料降低病虫害需要以沟肥为主,沿树冠边缘挖沟槽,建议以水肥的形式施用,从而发挥肥料的最大价值,降低不必要的肥料消耗。
  三、结束语
  我国杨树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丰富的种植与栽培经验基础上,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对杨树种植的技术方法等提出了越来越标准化、科学化的建议。因此在未来的杨树栽培于养护管理中,作业人员应摒弃传统的粗放管理,对杨树进行科学的栽培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杨树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阳.论杨树栽培技术及造林方法[J].种子科技,2019,37(08):84 86.
  [2]陈国光,常璐等.杨树栽培种植及管理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36.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作为林业系统一部根本大法,是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对日常的饮食健康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单位也将其纳入工作重点当中.本文先介绍了优质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含义及特征,接着分别对优质农产品
【目的】为明确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评价其田间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寄
【摘要】我国通讯工程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广电工程建设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它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凸显,在当前广电工程建设量大量存在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指导施工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施工指导管理理论,具有独特的优势特点,它在广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文章主要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对广电工程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广电工程
摘 要:掌握松树的育苗及其种植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驻马店市薄山林场的森林生物物种多样性,达到绿色生态的目的。本文对松树育苗环节进行浅析,对松树的种植技术开展逐步探索,以期提高松树种植的有效性,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树;育苗;种植方式  薄山林场地处于河南省确山县城20千米处,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区,适中雨量,无霜期时间长,阳光照射充足,在良好的林场条件基础上,选择存活率高并且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紧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农业种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现如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映入人们眼帘,并且能够满足于现如今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没有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因此,应大力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地保障。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  绿色
摘 要:互联网技术融入到生活、经济等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与此同时,“互联网 ”的概念逐渐形成,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农业和“互联网 ”技术的有效结合,极大地推动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互联网 ”概念出发,详细分析未来农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互联网 ”;发展前景 
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种植业一直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随着我国的农业结构在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种植业也得到了优化升级.为了推动我国种植业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农业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a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是一种分子量为55 KD的阳离子蛋白(简称BPI55),具有抑制和杀伤G - 菌,结合、中和内毒素,促进补体活化,增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