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劳动,精神财富就无从谈起。因此,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所以,我们要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幼儿年龄虽小,但身心发展的水平已具备了参加劳动的条件。再加上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他们会很乐意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然而,由于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幼儿劳动教育得不到全面实施,致使幼儿缺乏为他人、为集体劳动的意识,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一、现状分析
  1.劳动教育的观念
  教师认为劳动不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观念不足。许多家长认为时代不同了,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已经过时了。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劳动教育为时过早,而不注意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2.幼儿劳动的内容较少
  幼儿劳动包括诸多方面,如自理、为他人服务等。在家里,有的家长工作忙,嫌孩子动手能力差、动作慢而耽误时间,包办代替太多,幼儿没有动手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家庭和幼儿园劳动教育脱节,多以成人劳动代替幼儿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得不到实施。
  3.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较单一
  幼儿的劳动教育在内容、形式上过于简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总结性谈话,采取的一般方法是“说教法”。而幼儿没有劳动实践的亲身体验,教育也空洞无力,教育意义并不深刻。现在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聪明、学习好,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并不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对于幼儿自发的劳动,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影响了劳动习惯的培养。
  由于教师和家庭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观念不正确、教育方法不适当,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不能全面发展和实施。表现在幼儿身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需要教师帮助,上厕所后不能很好地整理自己衣服等;幼儿劳动意识差,家长经常包办代替,使幼儿误认为事事都由家长做,如搬椅子、收拾整理玩具等;幼儿对玩具图书不知道爱惜,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正确认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
  1.加强成人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转变劳动教育的观念,克服以往重教育、轻劳动的思想,要认识到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把幼儿劳动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劳动教育充分实施和发展。
  笔者和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家长了解、认识到幼儿劳动的重要性。与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在家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要处处为幼儿创设劳动的条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要与幼儿家长经常交流、沟通,共同协作,让幼儿学会劳动,在丰富的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
  2.使劳动教育得到落实
  在幼儿园里参加集体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从小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好习惯。在餐巾摆放活动中,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说:“老师,今天我要摆毛巾。”在参与生活劳动、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从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和劳动技能。
  笔者利用一日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在“看看谁能干,谁的本领大”的活动中,笔者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告诉他们:“我们要比赛穿衣服,看看谁能干。”到最后,幼儿兴趣可高了:“老师老师,你看我穿得多整齐!”“我把扣子扣好了,还没有错呢!”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不是观察幼儿“是否需要帮忙”。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1.讲解法
  创设情境,增强教师语言讲解的感染力,利用各种方法、谈话、故事等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习,增强劳动的意识。
  2.示范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示范方法,教给幼儿自我服务和其他的劳动方法和技巧,供幼儿直接模仿和学习。
  3.实践法
  要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就要让幼儿亲自参加力所能及的全面劳动,使幼儿亲身体验劳动过程的辛苦,亲眼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幼儿感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其劳动习惯。
  4.正面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和表扬自理能力强、能为集体劳动的幼儿。对个别体弱、能力差的幼儿要加以适当的语言指导和帮助,使幼儿产生爱劳动的动力。
  在劳动教育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细致地观察幼儿的需要,进行个别指导,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创造机会,掌握好时机、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要通过给幼儿提供各种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形成爱劳动、关心他人、有责任心的社会行为,培养幼儿独立、专心、有序等良好个性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太少,因而引起了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学
摘 要:在各门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表达人的内在情感。通过对不同年级段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识谱;策略  现代社会,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接触的音乐媒介很多。识谱能力作为一种知识技能,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低年级段识谱教学策略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他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风向标的作用,把信念坚定、为
摘 要:高校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从相对独立走向了统一与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的职能绩效评价也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国外最近几年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效能报酬机制的相关模型。  关键词:大学职能;绩效评价;效能报酬机制;薪金分配模型    大学职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伴随社会进步,大学职能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化、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能否贯彻落实,关键看能否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狠抓落实、加强督导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教学长期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使得课程教学失去了师范特色,并陷于尴尬的处境。我们“高师写作教学的职业性特色研究”课题组,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特点,在写作课教学中突出职业性特色,在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探寻高师写作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突破了高师写作教学的瓶颈,走进了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高师;写作教学;职业性    一  长期以来,高等师
近年来,一些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时而出现,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
本文从临床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了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所起的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放化疗副反应、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及针灸对血象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的研究概况。
新课程实施强调,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但是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免陷入了只重其存在而不重实效的困境。  一、合作互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重形式轻实质,课堂热闹有余而实效不显,导致教学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正>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中力主革新的一派代表人物,他执政后,始终把改革事业置于首位,并逐渐提出改革不限于经济体制,而是包括政治、社会等全面的改革。苏共二十七大和一月全会(1987年)以后,苏联推动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势头更为强烈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看到,当前苏联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口号以及实施措施方面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动向,本文试图对这些动向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粗浅的考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