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好被“网议”的准备了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一段现场连线,让电话那端的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陷入网络舆论声讨的旋涡。由于平在介绍灾情时没有直接回答主持人有关“下游群众的安危”的提问,而是大篇幅提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致使很多网友认为其“官腔浓厚”,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编出“拍手歌”,调侃称之为“马屁精”。在短短的几天里,部分网络批评开始升级,人肉搜索和匿名电话也瞄向了平其俊,包括其家人也受到牵连。
  “有人举牌要其走人、接匿名电话、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这是2010年6月30日《钱江晚报》一篇报道中的内容。显然,这个题目带有浓厚的同情色彩。读完报道的全文,笔者对平其俊也深感同情和理解。但我又在想,平其俊及家人怎么会这样?有必要这样吗?我们能不能用良好的开放的心态来平视开放的网议?
  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冷不防地被晒在网上,也完全有可能被千万把铲子翻炒几遍,特别是公众人物或管点儿事的人。你作好了被网议的准备了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准备。
  作什么准备呢?用开放的心态平视开放的网议。网络是开放的,什么人都可以进来说上几句,这里面必然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善意的和恶意的、负责任的和不负责任的、严肃的和不严肃的,等等。真正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这里的开放,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理性。就是既要听得进去,又要吐得出来。对于正确的网议,我们当然要听进去,对于不正确的网议,完全可以看后吐出来。二是要平视。就是要以与网民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议论,把自己也当做网络的参与者。你是局长、县长、市长,当你被晒到网上时,你不要以为网民都是些游手好闲的无所事事者,用不屑一顾的态度来对待,这就大错特错了。你应该把自己也当做一个网民,与他们平等交流,或者站在网民的角度想想。如果你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市民或工作人员,当你被晒到网上时,你不要以为这是整个社会对你的审判,从此以后就见不得人了,也不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兽,而是要看做公众对你的审视,是给你一个重新自我反思的机会。
  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对待网议。有些人像得了网络恐慌症似的,一见网上有帖子在议论,哪怕是个没有多少跟帖和点击量的冷帖,也如临大敌,不是想方设法去删除,就是发动属下去灌水、去冲淡。某地原打算组织一次活动,在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时,领导见网上有一条不同意见的帖子,竟下令取消这项活动。有的领导每天都要上网,不是浏览新闻和搜集资料,而是提心吊胆地看有没有与自己单位或自己相关的帖子,生怕被议论,神经非常紧张。这都不是网络时代的人应有的心态。平其俊及家人之所以会精神恍惚哭哭涕涕,就是因为没有心理准备。可以说,没有这种准备的人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平其俊身上吸取教训,作好充分的准备。
  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网民都是高素质的,但我们可以作好准备,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网议。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理财规划师刘彦斌说:“一个人的收入并不等于财富,所谓财富应该是存储的收入,支出是决定财富的关键因素。要想让财富水库中的水量不断增多,节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收入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所谓理财就是管好自家的水库,开源节流。金融危机来临后,我们又该怎样去理财呢?    一、支出是财富的决定因素    量人为出是理财的第一要务,是理财的基础。  首先来看拳王泰森的故事。泰森
每天黄昏,只要天气晴好,我会牵着星星去公园散步。他冷不防挣脱我的手,冲到不远处的小女孩面前,把人家的皮球抢了下来。小女孩急得在地上“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她的母亲,马上传来刺耳的喊声:“谁家的野孩子,这么没教养?”我慌忙跑过去道歉:“大姐,对不起,这孩子有自闭症。”“自闭症有什么了不起呀?”她冷冷地扔下一句话,不容我解释,赶紧拉着女儿走了,仿佛躲避瘟疫。  星星已经五岁了,像这样的尴尬,我不知遭遇
与做人与处世杂志相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次在我不开心或闲暇的时候。都会轻轻翻阅它.从优美的文字及生动的故事中,总能得到心灵的陶冶。每当看完后,烦闷的内心总是变得异常的平静.心情舒緩下来,所以今天写信特别想感谢做人与处世杂志。  我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云南士孩.面对陌生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一个人默默打拼,一个人忍受着时光的流逝.成长中有烦恼。也有欢乐,但无论生活怎样风雨多变.做人与处世杂志总在我身边,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多数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他们拥有知识和理想,却在现实中徘徊迷惘;他们有着上百万的庞大规模,却“蜗居”在狭小的空间……他们的名字叫“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最近,“蚁族”现象引起了各界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忧虑。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他们的生存状态怎样?如何走出困境?    观察:  城市边缘的窘迫生活    小月河位于北四环
这是一对非常平常的夫妻,经历的故事却极不平常。  地震来临时,妻子在厨房里煮豆浆,丈夫在客厅里看电视。房子突然摇晃一下,丈夫和妻子便一齐愣住。房子再一次摇动,锅碗瓢盆哗啦啦响,他们便知道,地震了。  地震了!丈夫从沙发上一跃而起,开门,冲下楼。他是一个人冲下楼的,那时候,他全然不顾还在为他煮豆浆的妻子。妻子倒是镇定,先扶住墙,然后跌跌撞撞冲进卧室——卧室里有他们的银行卡,那是他们生活的保障。房子摇
创意女孩,  餐桌上发现精彩事业    桔多淇从四川美院造型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网络游戏设计工作。因为她的设计中个人跳跃式的想象色彩过浓,竟被人说成没前途。郁闷之下,桔多淇索性辞职,到北京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用蔬菜创作的灵感来自桔多淇的一次发呆。那天,她看着自家桌上的一堆土豆和茄子等蔬菜,思维出窍,眼前的东西突然灵动起来,土豆有了眼睛,鼻子,像人的脸,茄子是手,海带丝是美女头上飘逸的长发。就这样,
父母为我们做的总是百分之百,我们为父母做的却是微乎其微   一家城市晚报最近开展了一项“父母为你做了什么?你为父母做了什么?”的问卷调查,要求答卷者必须讲真话、道真情,不允许说半点儿假话。问卷调查的几十个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久,该报陆续收回了数千张读者答卷,也有数万人在网上回答问卷调查中的问题。经过工作人员几天几夜的紧张汇总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父母记得你的生日吗?100%的人回答
从前,有一个画家常常认为自己画的画最好,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外地画家。他自我吹嘘地说:“我最喜欢画花,我画的花朵常常会招来许多蜜蜂。不信,我现在就可以试一试。”说完,他便拿来笔和纸,画了几朵花,挂在墙上。不一会儿,果然招来了许多蜜蜂。  外地画家说:“我的画技不怎么样,只会画门,我就画一个门给你看吧。”说完,他就在纸上画了两扇门,并挂在墙上。  当地画家看到这个门,便对那
大家下午好。明天你们就要离开学校了,对你们来说,今天标志着结束和开始。所以在这样一个场合,我有很多事情要说给你们听,我是多么地为你们感到自豪。过去、现在和将来,像这样聚在一起的时光不多了,这是一年之中最热烈和最喧闹的聚会。以后面对你们的路将不再轻松,你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今天你们就好好放松一下,好好过一个毕业典礼。明天早上就开始新的工作吧!  事实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典礼被称为“始业
在加拿大的动物王国中,浣熊被人宠坏了,经常跑到居民家里偷吃的。这还不算什么,如果它觉得你家很好,便会在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干脆赖着不走了。陈先生刚搬到多伦多不久,就遇到了这种令人头疼的事。以下是陈先生的自述。  那天清晨六点多,我便在睡梦中被嘈杂声吵醒。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发现声音是从屋顶上传来的。起初以为是老鼠打架,并未太在意。没想到第二天深夜,屋顶又传来响声。上面的不速之客显然不打算走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