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的宽口径招生与窄专业方向培养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学校的类型、定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就业,以及实际教学条件等方面,讨论了宽口径与窄专业方向的问题,认为,对于应用型高校应该以“宽口径招生,窄专业方向”的模式培养学生,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应用型高校形成自身特色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宽口径 专业方向 就业
  [作者简介]李尧(1957- ),男,湖南湘潭人,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属的塑性、超塑性和合金化;刘秀莲(1965- ),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文学。(湖北 武汉 43005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043-02
  
  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模仿重点高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理念,从表面意义和理念来说是很不错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如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学生就业和学校特色等。本文就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宽口径招生与窄专业培养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宽口径与窄专业的特定含义
  
  所谓的宽口径是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中所设置的学科为基础的。该目录将高校本科专业分为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11个门类。在门类下设立了一级学科,如机械类(0803)是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又设立了相应的专业,如机械类学科下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一般高校的决策者认为这是宽口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是将1998年以前的多个相近专业合为一个专业而成的,因此称为“宽口径专业”。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涵盖的旧学科专业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工艺、铸造、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五个专业。宽口径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基础课以适应今后不同学科或选择专业方向的需求。窄专业是在上述专业的基础上注重强化某一个旧专业目录中的一个或两个专业,俗称“窄专业”或“窄专业方向”,这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是没有的。窄专业方向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有较强专业能力、适合培养高级工程技术的人才。
  
  二、学校定位决定专业口径的宽与窄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建设高校,如“211工程”学校,它以培养研究型的人才为主,实行精英教育;二是科研与教学结合型的高校,如地方的重点院校,有少量的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三是教学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四是高职高专,其培养人才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将高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研究型和应用型,说明了教育是分层次的,针对社会不同分工、不同需求,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
  研究型高校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学有专长”的原则修订培养方案,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设置跨专业大类的限选课。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办学理念是在本科阶段进行“通才式”教育,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再给予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基础知识并没有明显的服务于专业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在基础知识,而不是专业知识。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每类课程大约占一个学生学习课程总量的1/3。研究生阶段是精英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定位是符合“211”高校的。这类学校直接由国家重点进行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专业设置及据此制定的培养计划不但反映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知识结构,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这类学校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直接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或者说是本硕连读。
  对于第三和第四类高校而言,主要的培养目标与上述的一类院校有着根本性差别,其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由于学校学科建设、师资结构、学术地位、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只有少量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绝大部分是要就业的。如果这类高校模仿“211”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不仅力不能及,而且毕业生的去向也成问题。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是各自作为独立学科的,内容多、学时长,而且理论性强、验证推导多,学科化色彩浓厚。从学生就业后的反馈意见来看,不仅相当一部分理论推导和验证性内容根本用不上,而且大大拖延了学生独立上岗的时间。我们以机械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这个专业所涵盖的老学科专业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工艺、铸造、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五个专业。以前学生是在四年当中完成上述五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的培养和训练,现在是在四年当中完成五个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对于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校而言,在本科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科的培养,专业能力的强化在研究生阶段完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如果采用重点高校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要求学生在四年当中学习如此广度的内容,而绝大部分学生又不能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那么必然是专业深度不够、专业能力弱化,学生就业成为难题。举一实例,有一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市级三好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我们走访到该学生工作的企业后,企业主管反映,对这名学生,让他从事金属热处理,他回答说是学铸造的;让他搞铸造,他说是学模具的;让他从事模具设计,他说是学焊接的……这个例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来说,到底是宽口径专业好还是窄口径专业好呢?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不同,在本科阶段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重点高校,“宽口径、厚基础”是合理的;对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那么在本科阶段应该运用“宽口径招生、窄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
  
  三、宽口径招生、窄专业培养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选择
  
  现在有少数应用型高校已认识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理念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的问题,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即“宽口径招生,窄专业培养”的办学理念。该理念在现行条件下是符合这类学校定位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着发展壮大,形成潜在的强化专业能力的走势。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招聘形式。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大学生录用,首先要看其在校学习的课程结构,这个课程结构是否能达到或满足所用岗位的要求,然后再看其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团队协调能力。对员工的要求是直接使用,希望员工入职时就对所从事的工作有较好的了解和熟练的操作,如果员工做不到这点,那么员工就自己花钱进行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花钱培训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这些国家的企业招聘员工,是企业承担培训费用的。因此,西方国家培养学生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业培训后很快上岗。
  2.课程设置的限制。根据职业教育观的思想,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因而大学课程的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然而大学课程的实施环节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在设置课程时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忽视对职业的分析,使课程缺乏适用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授课学时是有一定限量的。四年的时间,授课总学时数不超过2600学时。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类课程。这类课程有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语、体育和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学时约为810~880,学分约为50个。专业必修课是整个课程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因而是必须确保的一个部分。学分约为80~90个,所需学时为1300~1450。选修课是针对必修课而言的,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一是为了精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二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类课程包括的学科内容较多,学分约在25~40个。另外,就是生产实践或教学实践活动。从学时、学分的分配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下,专业基础课就会宽泛,学分上升至90~100个,那么专业课就会下降至10个学分左右,学生的专业能力必然下降,带来的肯定是实际技能的下降。有些应用型高校在“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下,认为“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必须构建学科基础平台,全面打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后期按专业方向形成多模块课群组,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模块的设计,使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在统一的大类专业平台上,侧重各自的专业学习,适应分层次、分类型教学的需要”,这种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执行时却面临很多困难,上述学时分配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难以保证专业课的学时数。而且,一般高校没有充足的教师队伍。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的师生比是在1∶16或1∶18,如果没有在校研究生帮助导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年学时要超过500学时,其教学效果和授课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尤其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我们不否认少数学生可以旁听其他课程来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或获得双学位,但这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学校是不能超越大纲和学时规定要求,强制学生超过规定的学时而額外增加课程的。
  3.就业要求。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增加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截止到2004年9月平均就业率仅有73%,也就意味着280万应届毕业生中至少有80万人工作没有着落。而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2006年总数再创新高的413万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数量众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比相同数量没有受过教育人群失业的危险系数大得多。
  理论上来说,设置宽口径专业意味着其能适应的社会职业种类更多、就业成功率更高,并且即使面临职业转换,其宽泛的专业基础使其能迅速适应新的职业,继续使其获得专业宽的好处。学生可以根據兴趣、爱好及新的社会信息对所学专业内容进行更多的调整,实现个人的最优发展。然而,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形势好的恰恰不是宽口径、厚基础的毕业生,而是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的应用型毕业生。以江汉大学的机械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涉及学科门类较多,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金属工艺学、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概论、传热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CAD/CAM、数控技术等。另外,还为此配套了综合实验,如模具拆装与改进、线切割加工材料变质层处理、UG应用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窄专业方向,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强调了一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在冷冲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要求专业课程至少35学分。如果是“宽口径、厚基础”,那么还应该开设其他的基础课程,其专业课程只得减少。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是在企业中进行的,接触到的是实际问题。企业在招聘这方面人才时,要求其能进行具体的模具设计。他给学生出的是模具设计题,内容包括:工艺过程,模具结构和材料的选取、热处理要求,技术要求等。如果是厚基础、宽口径专业的学生,显然这样的题材是完成不了的,只有经过较强专业训练的学生才能完成。
  在人才市场上,应用型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或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特定的技术成分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企业要求招聘的员工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且,由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定位属于高级人才,往往对其赋予技术创新的重任。如果大学专业口径设置过宽,毕业生专业特长不突出,那么他们会因为不具备专业特长而丧失某些专业地位。此外,由于面临外部竞争,很多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的专业性不强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对此的最好说明。
  当然,窄口径专业也会带来相应的就业风险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周期缩短,一旦所学专业对应的产业结构调整,窄口径专业者即面临失业的危险。另一方面,过窄的专业口径经常使学生一时很难找到行业对口的工作。对于这一问题,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学校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同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选取一定的课程学习,以充实和扩宽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渠道。
  以上就宽口径、窄专业的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仅是个人的看法。其目的是说明每所高校应该对自己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目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无论是“宽口径、厚基础”,还是“宽口径招生、窄专业方向培养”,都要注重社会效果和办学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好的办学效果和办学效益。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如果都是一个模式、一个理念,就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此外,本文也无意指责应用型高校有着向一流大学前进的理想和行动,仅是谈谈个人的看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正>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的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配置的
建立高职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联动机制是保证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文章从宿舍、班级、教员、心理辅导中心、学工处和团
<正> 江苏省淮安市共有29所乡镇(中心)卫生院,现有卫生人员1582人,开放床位1218张。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卫生机构,直接为农民提供防病、治病服务。建设好卫生院,解决好占全市
<正> 1998年,我院开始实行成本核算,效果显著,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1 具体做法1.1 对收入的核算 经济管理科核算各科室的收入,并不是指该科室的全部毛收入,而是指进行核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自考生的思想状况后指出,在高校自考生管理中,要丰富完善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校 自考生 管理  [作者简介]邓玉(1966- ),男,西南石油大学成人教育与网络学院副院长。(四川成都610081)  [中图分类号]G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期刊
[摘要]在我国,关于课程文化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课程文化是一种自主、自为的新文化。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觉性;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合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课程文化课程文化  [作者简介]陈同法(1961- )
<正> Intranet(企业内部网)是随着Internet(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的。它于1995年在国际上悄然兴起,1995年下半年我国把对Intranet深层技术的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
[摘要]文章通过对福建信息产业领域的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并研究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后发现,校企合作存在七个方面的“瓶颈”。文章在阐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内涵后指出,校企深层次合作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促进高职学生“知”与“行”的融会贯通,提出应建立政府主导、行业统领、中介服务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进而阐述了福建信息产业不同类岗位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信息产业 校企合作 培
<正>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医院开始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重心应为建立面向患者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及建立面向患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卫生部也制定了我国《卫生系统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