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溶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渗透 环保 教育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溶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
  一、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结合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排放废气污染空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止重金属铜和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污染,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二、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氯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①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酸液中的生金属离子可用铅、铁等轻金属还原。②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施用于花、木、草、树系良好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保护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针。过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到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把实际生产中防潮、治污的化学方法利用到化中去,消除三废污染。要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例如,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硫化氢燃烧实验,也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产生的二氧化硫经漏斗在作用下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等等。
  
   (河北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
其他文献
章太炎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当年,鲁迅、钱玄同等人都曾对他执弟子礼。他早年在台湾当记者时,有一次与同事李书闲聊,颇为自负地说,自己所读之书,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背诵。李书不信,搬出自己所学的经书欲考倒章太炎。谁知章太炎不假思索,如数家珍地一一作答,甚至哪一句在哪一部书的第几页都说得一点不差。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诵读《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已能背诵。进中学后,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