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也应遵循教学规律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聚焦于三个“关注”:一是关注教学资源。二是关注“教”,为教师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便利。三是关注“学”,一切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着想,重视学习过程。面对丰富复杂的教学资源,人的认知过程与认知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教学应该追求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师生已经感受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明显优势,但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也容易产生许多新问题。本文即以语文教学为例进行阐析。
  多媒体能在图、文、声、像等方面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能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因素发展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让学生由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轻松获得知识;能自然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寓学于乐。
  但过犹不及,很多时候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嵌入了动画、色彩、音响等元素,在不知不觉中冲淡了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甚者,还滋生了许多非语文因素,充塞着语文课堂,如有把语文课上成动漫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艺术欣赏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生物课的,等等,使语文课趋向于边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愈来愈弱化。
  多媒体有巨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可以完全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知人论世是必备要素,背景知识的介入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正确认知、丰富视界,轻而易举提供相关背景材料恰恰是多媒体的基本特点,且提供的时机便于掌控,方式也自由灵便,因此常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是多媒体所提供的理性逻辑性强的资料,可帮助梳理分散于每节课上的零碎的基础知识,化零为整,在建构知识系统、建立认知模块方面都更清晰、更简明,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从信息论的原理看,并不是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信息传输过多,难以消化,反而会影响接收效果,特别是错误的信息,所造成的以讹传讹的负面影响是贻害极深的。因此,教学过程不应追求信息容量的最大化,而应该追求传输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必须保证它的真、善、美。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突出一个“真”字,但不是真的信息都是善的,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突出信息的“善”。在有限的一节课中,应该追求信息的真中选善,教学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最善的信息。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也应该是“美”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语文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其优美的动态画面、字型的大小、颜色的变换、复杂内容的线性处理,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多媒体教学虽能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尤其能较便利地演示难懂的原理与程序,既有利于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也有利于弥补学生记忆中认识图式的欠缺。
  但由于教师和多媒体人机关系的颠倒,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所弱化。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尤其是教师的过程性板书的弱化日趋明显,有的是“板书”搬家,把本应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多媒体中,有的是书本搬家,超量的信息刺激造成学生对及时笔记的忽视,从而使教学情境训练落不到实处。如果多媒体完全替代了语文教师的板书过程,那么师生互动也就减少了,教学肯定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场意识”很强,教学离不开情境,而情境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多媒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主要是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
  但绝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创设情境的优势。语文教学有时就是需要模糊性,文本的言语世界、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等都极具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的是体悟与意会,而不是再现,一旦被再现了反而索然寡味。如果一味依赖多媒体的“情境”化处理,而缺少让学生品味、想象的过程,缺少让学生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特定情境,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就很难体会到文本内在的意蕴美。多媒体的“情境”处理,一定要因文而用。用在能诱导情感体验趋向高潮时,用在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用在加深理解、丰富理解之时,用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之时。
  多媒体资料是预设性产物,问题的呈现、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详略处理等都有所考虑,甚至高度关注了学情,关注了过程。
  但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过程,而生成性的欠缺是多媒体教学的先天不足。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承担着文化建构的使命。教学文化的本质就是意义的生成与创造,生成意识是语文教学的超越诉求,教学过程应是动态和开放的,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而多媒体所呈现的则是高度预设的产物,不管设计多么巧妙,准备多么细致、周到,都很难适应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在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智慧地留出大片的呈现空间,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现有的资源,调动学生多角度思考,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生成中享受学习过程之美。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应高度关注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听说读写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于对语文知识和结论简单记忆的思维方式。语文多媒体教学本身就具有将学生思考过程外化的功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自测思维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借助多媒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因多媒体的“呈现”所占时间太多,占用了不少本该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时间,甚至抑制了学生思考的欲望,限制了交流空间,实际上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是教学走向现代化必备的技术和手段。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还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主动探究;应该指点迷津,启迪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展开对话与交流,体现“因材施教”;注意从实际出发,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面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会出现不少在传统教学中前所未有的难题,我们既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又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既要面向未来,又要脚踏实地。多媒体教学的理想诉求是既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也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更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清醒经口插管中对困难气道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术前评估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U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在镇静的基础上,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经口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S组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输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自体血回输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病例5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量(25例)常规护理组与精细化护理组,对两组接受自体血回输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病例干预后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与手术医师护理满意率两个观察指标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精细化护理组患者的Cys
【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黄厚江老师指出,目前的作文教学,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有方法没有过程,于是他提出作文教学要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鲁迅先生说过,学习作文别无他法,惟有多读多写。我认
[摘要] 目的 探討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与疗效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根据盲抽法分为研究A组(1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研究B组(2代抗精神病药物),并选择同期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血清BDNF水平、威斯康星卡片分类
[摘要] 目的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抗结核药物利奈唑胺脂质体,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和处方组成。 方法 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以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将最优工艺下制得的利奈唑胺脂质体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结果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利奈唑胺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最佳制备工艺: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为1:2.45,缓冲液pH值为6.65,超声时间为3.
[摘要] 目的 探討肺部超声(LU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病情评估及预后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柏林标准定义的ARDS患者33例,根据氧合指数(O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100 mmHg
[摘要] 目的 探討曲美他嗪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1在常规
【摘 要】语文课堂的“少”“慢”“差”“废”,一直让语文教师很纠结。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统整相关内容,增加课堂的容量,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效益?本文试图从散文教学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的困境做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统整 选修教学 探索 提升  与学生一同学习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自己备课时,考虑到选修课的特殊性,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到网上搜索相关视频,找到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材料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集体备课”是伴随着校本研修理念“应运而生”的一项教学研究制度,它以集体智慧的优势发挥和教学方案的较多趋同以及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诸多优势,一时成为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但近几年来,这一制度的实施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逐渐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结果。分析、研讨这些现象和结果,促进、促成这一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对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进步、提升,意义重大。
[摘要] 目的 比较Ⅱ期内痔分别在局麻和骶麻下行芍倍注射液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4例Ⅱ期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局麻组(62例)和骶麻组(62例),分别观察痔注射后痔核萎缩变化情况以及对比两种麻醉方法下临床症状如肛门坠胀、出血、脱出、肛门潮湿改善方面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 d、4 d两组痔核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无明显差异(P>0.05),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