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习作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把握习作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习作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一、读写结合,读中悟法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学生很难写出好文章来。言为心声,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地改变学生习作中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不良现象,在处理课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形式的束缚,按照“怎样表达的、表达得怎样、为什么这样表达、还可以怎样表达”的顺序,鼓励学生自己感悟表达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能指导“过细”,那种为学生定好中心,列好提纲,甚至提供开头、结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拓展空间,灵活选题
  教师要创造条件,结合阅读教学,灵活把握时机,丰富习作形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填补题目式
  教师可提出一个大致范围,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例如,要求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可以这样命题:《 ,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2.自主拟题式
  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易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景、物、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组织某项活动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学生有感而发,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3.问题引导式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封闭式”小课堂的现状,切实加强作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工具书或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积累素材。
  4.随机练笔式
  在训练命题作文时,要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结合课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笔。例如,在学习了《囫囵吞枣》《叶公好龙》后,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学习了《将相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篇幅较长的课文后,可让学生进行缩写;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可让学生展开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三、突出主体,多批少改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积累——表达——修改”几个阶段。但从平时的习作训练看,常常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学生作文教师改”,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是——教师要多批少改,即“多批”启迪思维的问题,“少改”文字上的疏漏,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1.教师主导,典型示范——悟法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存在普遍性问题的文章,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按照“读(通读全文)——找(查找问题)——改(对症下药)——补(补漏润色)”的方法进行修改,让学生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2.突出主体,自改自评——用法
  修改文章,首先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修改。如果“学生作文老师改”,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养成交上作文就完成了任务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读——找——改——补”的方法,对作文进行修改。
  3.集体讨论,互评互改——得法
  小学生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对文章存在的不足不可能修改得恰到好处。因此,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相互传阅、修改各自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修改、讨论。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习作规律,不断优化作文教学方式,就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的资金总量不断上升,传统的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已不适应现实情况,普遍存在报账难问题。本文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通过智能排队系统、远程网络报
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了,我就戒过二百多次。”人们一听就会明白,他说的是他老戒烟,却怎么也戒不掉!这种说法意思明白,又很幽默。那么,有哪些方法能使我们说的话产生幽默效果呢?  一、词句歧解法  许多词语是多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果故意将词义作另一种解释,就会形成意思的反差,幽默味就出来了。此外,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逻辑重点,说话的人和听者理解的重点不
期刊
本文主要介绍了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相关内容,对目前我国法语口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法语口译教学中的语用失误案例,探讨提高法语口译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制的立法权分为归属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与归属行政机关的剩余立法权两类,前者是对立法机关专属性、稳固性法律创制功能的发挥,而后者则是对管制机构专业性、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口语交际开始,然后进行写话训练,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资源,带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引领学生自然交际  小学教材中配有许多图画,这些图画能唤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我充分利用插图,由图导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甲乙堂”  从前,有个小皮匠无意之中发了一笔横财,砌了一座新瓦房。房子砌好后,他又请了一位老先生来写匾。这老先生知道小皮匠是发了横财砌的房子,写匾只是为装装门面而已。  老先生问:“我是按你的命题写,还是由我写?”  小皮匠说:“我肚里没墨水,还是请老先生替我写吧!”  老先生说:“好!”说完他就提笔写了“甲乙堂”三个字。小皮匠看这三个字龙飞凤舞,高兴地给了老先生一笔丰厚的酬金,将三个字制成
小狮子在妈妈的肚子里,  梦想着出生的那一天。  它梦见——  许多可爱的小伙伴和它一起玩耍,  在爸爸妈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它梦见——  老虎叔叔高兴地夸它乖巧,  豹子叔叔一家建起了温馨的窝。  它梦见——  许多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  睁开水汪汪的大眼睛打量着世界。  小狮子呵,  在妈妈的肚子里,  梦想着出生的那一天。  (指导教师 杨春荣)  [自我介绍]  李 诺,活泼可爱,乐
大海很想抱住贝壳,  可是一个浪花打过来,  大海就一定要退回去。  她一次次地触摸,  可就是不能抱住贝壳,  她心里空落落的。    贝壳突然下定决心,  不能让大海失望。  她说:“我来爱妈妈。”  说完她就抱住一滴小水滴,  那滴小水滴代表整个海洋。  贝壳虽然消耗了生命,  但是在大海的怀抱,  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自由意志和恶的关联是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分析了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对自由意志和恶的阐释,着重论述了索洛维约夫给自由意志的定义不能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