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说明性文章阅读策略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性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因其独有的文体特征,与一般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存在差异。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接触比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说明性文章语言的严谨、生动、準确,学会应用与迁移,发展自身思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说明性文章   阅读策略
  说明性文章不同于说明文,在小学教材中,大多是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如《恐龙》《莫高窟》《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二是说明事理类,如《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三学段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之外,更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让学生关注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从而学会应用与迁移。
  一、学习表达方法,感悟语言之美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严谨。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言语表达方法,感受说明性文章的语言之美。如《埃及的金字塔》在描写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的部分时,通过几组具体的数字展示:“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里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的特点。原先学生对于埃及金字塔的宏伟没有具体的认识,除非是亲自到过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到,但是通过这几组数字,立刻有了初步的感受。把这些数字与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事物——“地球”和“火车”联系起来,学生的脑海中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便跃然纸上。
  二、领悟表达顺序,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说明顺序的表达时,要想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说明白,就必须把握好事物的内在逻辑,说明性文章一般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或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说明的。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课文有《雾凇》《埃及的金字塔》等,按照人的认知规律进行介绍的课文有《神奇的克隆》《说勤奋》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事物的认知规律,从而发展其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时常会出现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而说明性文章是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进行顺序表达的范本。如《莫高窟》一文中,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表达顺序介绍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第一自然段先总写莫高窟是一颗明珠,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去介绍要说明的事物。又如《神奇的克隆》一文,先由孙悟空的例子引出科学名词“克隆”,接着通过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一步解释克隆的含义,再引出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的例子,展现克隆的无限前景,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文章层次清晰,围绕“克隆”一词层层递进,把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构段方式和说明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如在教学课文《早》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处所,学习方位转换的写作方法;根据课文《谈礼貌》从不同侧面说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课文《秦兵马俑》“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过渡句的使用以及大量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介绍自己身边的著名建筑。
  总之,阅读说明性文章,既要关注文本语言的独特性,也要突出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关注语言表达,综合把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做到读写结合,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明.说明性文章的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六[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6):26-34.
  2.沈怀军.例谈说明性文章教学[J].教育观察,2013(5):55-57.
  3.曹蕾.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J].学周刊,2013(10):172.
  4.任义.对小学高年级说明性文章的两点认识[J].北京教育,2011(11):77.
  5.王玉红.浅谈说明文教学反思[J].文理导航,2010(17):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有位好友提及故人离去的日子,我还真给忘了,好在有个标志,那是玉兰花开的时候。一夜之间,满树玉兰花开,花儿无言,静静道别。  于是,我给好友回了一句——玉兰花开。  我这种连自己姐姐和父亲离去的日子都记不清的人,如何能记得住其他人离开的日子?生命中的亲人、故人,离去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还是要找个台阶给自己:他们永远在我心里,又何须记住他们离去的日子。这样想想,也就原谅了自己忘却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期刊
前一阵子参加某教研活动,读到一位专家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信里这么写道:  “来到现在这一刻,我们的孩子跟我们在一起,至少有七八年的光阴,那么,他现在表现出的各种状态、各种模样,不正是有了我们七八年的参与和塑造?人是什么,人就是这个人吃过的饭、说过的话、走过的路,还有遇到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人,但是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成了此刻他的样子。作为这个小小的人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大人,他的样子,可能
期刊
“他是一位致力于推动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为了让学生回归自由阅读,让阅读在校园中蔚然成风,他先后为学校图书馆捐赠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图书。由他筹资建成的‘爱心树’公益绘本馆,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2016年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的第二届“书香校园建设”小学校长论坛“书香人物”颁奖仪式上,评委会给赵冬俊的颁奖词。记者在现场第一次见到他,这位身形瘦削、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年底
期刊
當下,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密切关联已得到了广泛认同。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立足专业成长进行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读进去”,达成他者与自我的经验融合  专业成长是有向度的,但是不管在哪一个向度上,某些专业书籍的精读是绕不开的。对于这些书,笔者曾采用“摘读”“解读”“著读”等方式进行精读。“摘读”,即将书中重要的语句摘录下来;“解读”,即摘录重点语段并对其进行注解;“著读”,即
期刊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从而感悟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怎样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  【教学
期刊
在濒江临海的福地江苏省启东市,坐落着一所欣欣向荣的学校——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现有教学班88个,学生4000多名。漫步校园,小桥流水、彩鹤碧池、银鸥翔绕、诗画盈目……数代实小人在这里辛勤耕耘,开拓创新,致力于为每个孩子打好属于他们的人生底色,营造丰富多彩的童年。  小学是一个孩子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六年为基本时间单元,小学教育起着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基础
期刊
【摘要】综合版块在一个单元中承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任务,起到巩固和提升单元目标的作用,然而对于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教学目标的综合版块的情境教学研究偏显薄弱。我们要从建立版块联系、立足学生需求、研读版块功能这些方面入手,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综合版块 情境教学 优化策略  目前,小学语篇教学受到极大的关注,不论是英语教学专家、教研员还是
期刊
【摘要】表扬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独特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日常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过度使用表扬性评价会引起学生间的不良竞争,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遵循人性规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度进行表扬性评价,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表扬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表扬性评价 优势 困惑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
期刊
【摘要】故事类绘本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是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的有益补充,为提升小学生语言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语言思维的深刻性和语言品质的感染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故事类绘本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故事类绘本 语言表达 语言思维 语言品质  绘本教学是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研讨的热点。童话故事类绘本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简洁的文字、精美有趣的图画、跌宕起伏的情节、意义深远
期刊
【摘要】在学校里,学生除了学习,也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笔者从班级学生的相处问题出发,探索“與人相处”的价值,将“如何与人相处”这一问题研究作为班级特色,逐步建设班本课程。从“课间:利用相处问题”“课堂:依托学科优势”“课外:推动创新举措”等方面出发,总结“与人相处”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与人相处 课程建设 班级特色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