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奇事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晚上,金州知府衙门的周捕头在夜间查访时抓获了一个盗墓贼,盗墓贼名叫王大顺,被抓捕之后,他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说刚才通过打洞进入了一处坟墓,谁知进去一看,竟然是座空坟。周捕头没敢拖延,第二天一大早赶紧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金州知府唐永年。唐永年听完,大感蹊跷,他让手下人迅速调查,这到底是谁家的坟地。很快,手下人就查明,那是金州大户李大春家的祖坟。
  唐永年听完,陷入沉思,这个李大春可了不得,生意涉足各行各业,财力在金州首屈一指,是金州当之无愧的富豪。唐永年想不明白的是,李大春家的祖坟,为什么竟然是空着的?他和周捕头一起,让王大顺带着,悄悄地来到李家的祖坟处。唐永年见李家祖坟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周围散散漫漫,有十几个坟头。唐永年进入了王大顺所说的墓室,现场果然如同王大顺说的一样,空荡荡的,啥也没有。
  唐永年问王大顺,怎么想到盗李大春家的祖坟呢?王大顺说,他之所以盗李大春家的祖坟,是听了一个叫李长远的人的怂恿。李长远知道王大顺是盗墓贼之后,告诉王大顺,李家祖坟里有许多宝物,可以去盗掘。
  听王大顺说完,唐永年心生疑惑,这个李长远是谁?为什么怂恿别人去盗掘李家的祖坟?他和李家有什么仇恨还是有其他目的呢?唐永年决定先找到这个李长远。经过调查走访,唐永年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李长远竟然是李大春的父亲!这下,唐永年更不解了,这个李长远居心何在?为什么怂恿别人盗掘自己家的祖坟呢?
  带着种种谜团,唐永年决定在不惊动李大春的情况下,秘密接触一下这个李长远,问问他到底意欲何为。他听王大顺说,这个李长远每天都在南关花鸟市场一带闲逛。可唐永年派人盯梢了两天,也没见到李长远的踪影。难道李长远家中有事?抑或是生病了这几天没出来闲逛?唐永年正在胡思乱想,这时,手下人来报,说在李大春家的祖坟前发现了一具尸体。
  唐知府赶紧带着手下来到上次来过的那个偏僻的山坳,果然见李家祖坟前躺着一具尸体。死者六十几岁,经过仵作验尸,致命的伤口在胸口处。因为现场并没有发现血迹,初步怀疑是杀人后移尸过来的。经周围围观者确认,死者正是唐永年想找的李长远。李长远为什么死在自家祖坟前?是谁杀害了李长远?带着种种疑问,唐知府命人通知死者家属。
  工夫不大,死者的儿子李大春便哭着赶来了。见父亲死得极其悲惨,李大春扑倒在父亲的身上号啕大哭起来。哭罢多时,李大春站起身来,要知府唐永年一定要严惩凶手,给他一个说法。唐永年问李大春,平日里李长远可有仇家?李大春摇摇头说他父亲平日里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很有人缘,从没和任何人结下过冤仇。唐永年又问李大春是何时从家里出来的?李大春答复说,父亲已经出来两天了。唐永年问为什么没有报官?李大春说以前他父亲也有类似的事情,他闲云野鹤惯了,一玩起来可能三五天都不回来,因此也没在意。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听到了父亲被人杀死的噩耗。
  唐永年展开调查,可几天过去了,案情却如石沉海底,毫无进展。唐永年愁眉不展。这天晚上,他睡不着觉,就倒背着手在后花园溜达到半夜,然后来到书房洗了把脸,打算清醒一下。坐在书案前,他猛地想到,自己这几天竟然光顾着调查李长远被杀一案了,却忘记了李大春家的祖坟空坟的事了。
  李大春家的祖坟有十几个,当初他只进入了一个,那十几个坟墓里是否也是空的呢?这两者之间或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先调查一下空坟案。第二天,他让周捕头分抽出几个人手,日夜监视着李大春家的祖坟处的风吹草动。
  几天之后,周捕头来报,说昨天晚上一个黑影从另一处隐秘的洞口进入了王大顺曾经进入的墓地,好半天没出来。见状,他也悄悄地进入了墓室。
  没想到,周捕头发现墓室里面竟然空无一人。没敢在里面逗留,他又赶紧出来了。谁知他出来没多久,就见刚才进入墓室的那个黑影又鬼鬼祟祟地出来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周捕头没有拘捕他,而是一直偷偷地跟着这个黑影,直到黑影进入李大春家的院子。周捕头说:“据我看来,这李大春家的祖坟,必有古怪!”唐知府点点头,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唐知府决定再探李大春家的祖坟。他和周捕头等一干人等来到当初进入的墓室,将墓室仔仔细细地勘察了好几遍,最后,唐永年从脚下的石板上听出了端倪。他让人掀开这塊石板,石板很薄,轻轻地一掀就开了。石板下,一个带台阶的黑洞洞的洞口露了出来。唐知府命人多点几个火把,然后领着周捕头等人下到墓洞里面,经过一段长长的隧道,终于来到最底端。看样子这里是一个仓库,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个个木箱子。唐知府让人打开其中一个木箱子,发现里面竟然是福寿膏!看完之后,唐知府命人将木箱子原样放好,然后领着人悄悄地撤离了墓室。
  上来之后,周捕头建议唐知府立即拘捕李大春。唐知府摇摇头说:“不可,现在时机还未成熟。”周捕头问为什么,唐知府说:“这片祖坟是李大春家的不假,可我们并没有抓住李大春交易的直接证据,到时候,他要是狡辩说根本不知情,我们什么办法也没有。”接下来,唐永年低声吩咐周捕头道:“从明天起,派人日夜监视李大春家的宅院和祖坟,发现他们交易的时候,立即进行抓捕!”
  半月之后,当李大春正和外地的烟贩子交易时,被唐知府领人一举抓获。唐知府立即升堂。铁证面前,李大春垂下了头,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空坟案已了结,那杀人案呢?到底是谁杀死了李长远?大堂上,唐知府质问李大春可有怀疑对象。李大春摇摇头。正在这时,听堂的人中一个苍老却不失洪亮的声音道:“大人,我知道是谁杀死了李长远!”
  说这番话的人是李大春的老管家王春才。王春才气哼哼地走到大堂之上,指着李大春的鼻子说:“大人,杀害老主人的人是这个畜生!”众人一听,都大吃一惊。李大春听王春才这么说,也是一愣,但一愣之后,李大春立即沉下脸来训斥道:“王春才,我们李家待你不薄,你可不能恩将仇报,看到我落难了,倒打一耙,落井下石啊!我能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吗?”
  王春才一声冷笑:“你这见利忘义的东西,我都亲眼见到了,你居然还不承认!”王春才说,那天晚上,他从老家回来,正想找老主人说几句话,可他刚走到后院,就见李大春一阵风似的闯进了李长远的房间。随之,屋内出现了激烈的争吵。   见老少主人吵架,王春才不敢贸然进去插话。出于好奇,他来到窗前,舔破窗户纸,朝里面看去。这时,他看得目瞪口呆!只见李大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牛耳尖刀,朝着李长远的胸口连刺几刀,直到李长远气绝身亡,李大春这才气哼哼地离开,急匆匆地赶往前院去了。
  虽然没有听清楚父子俩为什么而争吵,但他凭感觉这事并不怪老主人。因为这个李大春一向巧取豪夺,无恶不作,口碑极差。而老主人则乐善好施,宽以待人,人缘极好。
  王春才猜测李大春赶往前院可能是叫自己的几个心腹去了,目的无非是赶紧收敛起老主人的尸体。他明白,要是老主人的尸体被装进棺材,那老主人的冤屈是永远也得不到昭雪了。想到这里,他没有犹豫,立即弯腰背起老主人的尸体。可把老主人背到哪里去呢?人急生智,他脑子里灵光一闪,马上做出一个决定,把老主人背到他家祖坟上去,以引起官府的注意。于是,他背着老主人的尸体,从后院的小门偷偷地出来,一直把老主人背到祖坟前。
  听王春才说完,李大春一屁股坐倒在地,喃喃自语道:“我说谁偷走了尸体呢,原来是你!”李大春交代说,他父亲发现他做烟土生意之后,一直劝他收手。可烟土利润极高,李大春不甘心放弃挣大钱的机会。后来,随着烟土生意越做越大,往哪里存放成了个大问题。李大春见自家的祖坟处极为僻静,就派人偷偷地把祖墳里的尸骨取出,埋在另一个地方,将这名义上的祖坟改造成了储存烟土的仓库,并在这里向外地发货。
  李长远知道后,大骂李大春丧尽天良,劝他赶紧到府衙自首。这些,李大春当然听不进去了。见儿子不听,李长远一时下不了去府衙举报的决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这才告诉几个盗墓贼说,李家祖坟里有宝物,并怂恿盗墓贼去盗掘自家的祖坟,以引起官府的注意。
  可几个盗墓贼听了那是李大春家的祖坟之后,慑于李大春的威势,竟然不敢前去,并向李大春告密,说他们是在南关听一个叫李长远的人说的。最后的结果,只有王大顺去了,还一无所获,李大春核实清楚之后,知道父亲是存心要坏自己的“大事”,这才在一怒之下,杀死了父亲。杀了父亲之后,他原想去前院叫自己的几个手下,悄悄地用棺椁将父亲成殓起来。可等他领着人来到父亲的房间时,发现他父亲的尸体竟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祖坟案审理完毕,唐永年叫过王大顺,宣布他无罪释放,众人哗然。唐永年哈哈大笑。王大顺是新招的衙役,祖上当过盗墓贼。恰好唐永年在南关处走访民情,听到李长远怂恿别人盗墓,感觉这里面定有蹊跷,于是让王大顺进墓地查看。“多行不义必自毙”。李大春被判斩立决,上报刑部核准之后,将在秋后被处决。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2017.8上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乾隆年间,和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老虎,只要闻到腥味,就要张牙舞爪地吃进嘴。这天,和早朝回府后,一个心腹管家便上前悄悄禀报说:“大人,小的探得一个重要消息,特来向相爷禀报。”  正在悠闲喝茶的和,听了禀报并不在意,漫不经心地问道:“什么消息?”  心腹管家环视周围的人,欲说又止。和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对众人说:“你们都出去吧。”  心腹管家见其他人走后,才放低声音禀报道:“刘墉学士
期刊
南朝齐武帝萧赜酷爱射雉,也就是野山鸡。但他并不上山去射,而是让手下士兵在山下植被茂盛处放几只媒雉,将野雉引诱下来,再进行射杀。上行下效,建康城的权贵之人都以射野雉为高雅爱好。  离城五里的宋庄有个宋罗锅,人称“媒雉之王”。他训练出来的媒雉,格外具有诱惑力,能在最短时间内引来山上的野雉。通过驯养媒雉,宋罗锅发了大财。  眼看已经70岁了,宋罗锅仍然没有收山的意思。而且,他也一直没有将驯养媒雉的方法传
期刊
元大德年间,扬州一名崔姓官员同邻居吴防御交情深厚,且崔家儿子兴哥与吴家女儿兴娘都在襁褓之中,于是崔家求聘兴娘,吴父同意后以一支金凤钗作为订婚信物。  不久,崔父带着家眷远出做官,15年没传回一丝音信。兴娘便守在闺中,直至19岁仍未出嫁。吴母不忍女儿空等,便劝说吴父退婚。吴父固守承诺,坚持不肯。兴娘最终因为盼望崔郎归来,思虑过度而卧病在床,不过半年光景便香消玉殒。二老伤心透顶,待殓尸时,吴母哭着亲手
期刊
汉平帝元始年间,长安城里有一个叫王盛的小商贩,终年以卖饼为生。  公元8年的一天早上,他照常挑着担子出门沿街叫卖,走过几条街后,邻居钱大麻子慌慌张张地找到他说:“王盛!快点回家!有一群官人到你家找你来了!”王盛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随着钱大麻子往家走,到了家门口,发现自家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几十个身着官服的人正站在自己家院子里。钱大麻子把他领到一个官员模样的人面前,介绍说这是宫里的张大人。王盛吓得两
期刊
扛起抗金大旗,怒斩叛徒朋友  辛弃疾晚年曾对他年轻时起义抗金的岁月,作词总结,表达自己坚持抗金的决心和情怀,这就是有名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提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南宋时期,金国占领了大宋的北方。一些长期受金人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山东境内
期刊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大批招收学生。他讲课十分精彩,很多学生慕名而来。外乡学子自带盘缠,白天听董仲舒讲课,晚上就住在附近的客栈里。  有一次,一个叫子墨的学生遭遇劫匪,身上钱物被洗劫一空。子墨本就家贫,所带盘缠是全家人竭力拼凑而来,如今遭劫,他绝望透顶。而同窗多为穷学生,也爱莫能助。最后,一个学生暗中塞给他一些盘缠,子墨才得以勉强度日。  “一定要当众表扬这个学生,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董仲
期刊
王安石和大弟弟王安国、小弟弟王安礼同在朝廷做官时,因为政见不同,他与两个弟弟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妥帖。  王安国和北宋年轻官员王正甫、吴处厚志同道合,私交甚好。一天,三人相约会餐,觥筹交错之中,不觉谈起王安石变法,王安国几次欲岔开话题,可吴处厚不知趣,用更加激烈的言辞诋毁王安石。忍无可忍的王安国不禁拍案而起,指着他的鼻子说,一定要将其污蔑朝廷要员的言行禀报上去,让皇帝罢他的官。幸得王正甫打圆场,才使王
期刊
在曹操军中,战将之多犹如昨夜星辰,然而他们大都粗鲁、率直、不事文笔,只知钢刀出鞘,喋血沙场,李典可谓其中的异类。  李典以一个文雅书生的身份走入史家笔端,“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如果不是生逢乱世,遭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他一定会独坐西窗,品茶抚琴,一本诗书,悠闲度日。  不喜兵事并不等于不擅长,当李典在鼙鼓硝烟中随着叔父李乾一块儿冲上沙场时,一位名将浴火而生。  由于读书多
期刊
古柳县有一个叫苏叶的裁缝,他的手艺十分了得。这天,一位富贵人家的马太太想做一件旗袍,于是苏叶前去马家别墅给她量尺寸。 走了一会儿,苏叶有点累,见附近有一座亭子,便在亭子里休息。迷糊间,苏叶见到一个捕蛇的中年汉子手里捏着一条蛇,那蛇的蛇顶上却是猩红一片,犹如顶着个火苗子,甚是古怪。  捕蛇人认出苏叶是住在花郎巷子里头的裁缝,便跟苏叶打了声招呼。他自称姓江,叫老江头。两人聊了会儿天,休息片刻便告别了。
期刊
响彻世界的声音  1883年8月27日,当地时间上午10点02分,一股巨响的声音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岛传出来。  2000公里外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的人们听到了不同寻常的声音,他们以为是炸弹发出的爆炸声;3200公里外的新几内亚和西澳大利亚的人也听到了,有人认为应该是有颗大炮弹落在西北方向的地方;远在4800公里外的毛里求斯附近的印度洋岛屿上,人们将这个声音描述为来自遥远东方的枪声。总之,50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