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名老中医时逸人的学术思想札记

来源 :山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ha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6年六月,时老仙逝已二十年矣,不禁忆起往昔与时老谈医者多年,深得教益。时老为中医学术努力一生,遍历国内各省,各方风土气候及用药之差异,无不考察。古今中外之医书,无不详加研究。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老当之,允无愧色。整理中医经验而发挥其特长,化古今门户争执之焦点,为研究医学者指示一正确之途径,遂有复兴中医之举。时老在晋,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垂十载,言论正确,内容丰富,治疗精当。时老论著,无论是长篇万言,或短篇
其他文献
期刊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在当今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具备了融合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对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教育顶层设计、打破管理体制的限制、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策略,促进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刊
本文阐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发挥地方政府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各方职责,捋清工作思路;瞄准企业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
期刊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文章围绕我国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生态化治理这一主题,通过开展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模式,区域化资源共建共享实施路径等研究,构建社区与职业院校共建社区教育学院的新型社区教育模式,使两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本区域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本文首先阐释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然后分析并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期刊
目的 利用拉曼光谱建立多种算法的定性模型,用于贝壳类动物药牡蛎和石决明的鉴别分析。方法 采集32批牡蛎和29批石决明共计366个样品的拉曼光谱,光谱在Matlab软件中作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Scale Normalization for ImagePyramids基线校正、归一化预处理,并对全部及特征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使用K最邻近法、决策树算法、判别分析法、集成学习法、支持
期刊
时逸人(1896—966)作为近代著名医学家,倡导“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民国时期的中医科学化运动中,他主张避免全盘西化或中化,科学整合中西医学以创造第三医学,又主张中西结合、积极实践,提出实现中医科学化发展的诸多方法。虽然受时代局限,时逸人的思想主张仍有不足,但他倡导的中医科学化无疑是中西医结合的早期探索,对近代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多元借鉴。
期刊
纵观所谓"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虽各具学术思想价值,但均未跳出门户之见的窠臼,而尝试将伤寒与温病进行比较融合的代表性人物即是时逸人先生。认为时逸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重新确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标准;2立"伏热之有无"为伤寒与温病性质之区别点;3主张《伤寒论》的方法不能尽治一切传染病;4论伤寒、温病传播途径之异同。
期刊
<正> 时逸人(1896~1966年),原籍江苏无锡,祖迁仪征,后迁镇江。幼从同邑名师学医,1916年悬壶开业。1928年在上海创设江左国医讲习所,并受聘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等校担任古今疫症教授。1929年受聘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并在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任教,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垂十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辗转武汉、重庆、昆明等地业医,后回上海、南京,解放后在江苏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期刊
<正> 先父著名老中医时逸人(1896~1966)曾先后两次在并业医,前后凡十六载。今将先父在并业医的遗案中,有关治疗热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伤寒张××,男,37岁,昨晚开始头痛畏寒,继而发热无汗,全身疼痛,伴有鼻塞,今日仍畏寒,胃脘痛,不思饮食,舌苔白厚,脉象浮数。拟方宣达,佐以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