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倌”书记钟吉波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谷城县紫金镇花园村,有一位“鸡倌”书记,名叫钟吉波。两年多时间,钟吉波通过发展以生态土鸡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举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花园村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山高路偏,土地贫瘠,老百姓除了外出务工,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2018年11月,鐘吉波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便想发挥花园村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养鸡产业。刚开始,妻子不理解。钟吉波说:“村里如果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只能是句空话,乡村振兴更无从谈起。我是书记,我不带头谁来干?”
  很快,钟吉波成立了襄阳龙浴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之初资金缺乏,他四处争取政策扶持,并带头拿出3万元。克服了重重困难,钟吉波筹资15万元,终于办起了养鸡场。
  从引进8000只,到现在的2万多只;从鸡苗防疫到把关产蛋品质、包装设计、市场销售,处处饱含着钟吉波的心血和汗水。2020年,养鸡场大见成效,年产蛋30万枚。仅土鸡蛋一项,销售额就达18万元,带动6户贫困户平均增收5000元。
  付出的辛勤汗水总有回报。钟吉波被谷城县委表彰为全县12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之一;花园村发展林下经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园村成为“国家森林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其他文献
4月28日,湖北省直园林绿化中心党委联合省机关事务局公务用车管理处党支部,组织党员赴英山长征精神体验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园内,他们换上红军装,重走长征缩微路,体验红军长征路上遭敌围追堵截的各种艰难险阻;扛上红军枪,穿越封锁线,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再现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吃红米饭,忆苦思甜,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聆听英山县委党校教师、陈列馆馆
期刊
5月8日,武漢市洪山区狮子山街华农西社区联合共建单位洪山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记忆”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开始,随后全体党员聆听了专题党课。党课以百年党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讲述了我党从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奋斗历程。专题党课后,全体党员共同参观了由华农西社区邀请的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所举办的“革命文物进社区”展览。 (张羽 周黄伟
期刊
郧西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窗口建设”提效能、“党建+改革创新”激活力、“党建+政务公开”促规范、“党建+志愿服务”解难题,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目前,已累计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教办”服务682件(次),为36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
期刊
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曾有着亮眼的过去:凭借3000亩黄姜产业,许多村民在21世纪初成为“万元户”,是有名的“全国黄姜第一村”。但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黄姜加工带来的污染注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曾经富裕的小山村再度沉寂。  面对产业转型带来的挑战,长岗岭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村情的特色产业道路。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菌菇、桑蚕等产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达270万元,成为“
期刊
“三会一课”制度是黨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对于这一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需要基层党组织严格遵循,关键就是要抓好“常”“长”二字。  一、什么是“三会一课”。“三会”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支部书记主持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的支部委员主持。
期刊
红色名片  红四军、红六军会师旧址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的南平文庙。南平文庙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今棂星门、状元桥、大成殿等部分建筑仍保留原貌。1930年7月,红四军、红六军在此合编成立红二军团。  编者按:  1930年7月4日,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红四军和红六军突破敌人层层阻挠,在公安县城南平的文庙内,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会师。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由贺
期刊
春回牵动千万家,  盛世尤尊富貴花。  姹紫嫣红仙弄巧,  天香国色誉中华。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堰市6位退休干部相约到郧阳区广电局杨道德家众手共绘一幅牡丹画,经过2个小时的合作,终于完成了作品。图为6位老人一起与牡丹画合影。
期刊
近日,當阳市河溶镇创新宣讲形式,活化宣讲载体,开办“板凳课堂”,以鲜活生动的故事讲党史,用乡音传递“党音”。“板凳课堂”坚持面向基层群众,从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等中选拔130余人,组建了25支灵活性强、贴近群众的党史宣讲小分队。同时,将党史宣讲“搬出”会议室、报告厅,选择村民广场等小微户外平台开展宣讲。此外,结合群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变“纯理论”为“活故事”。截至目前,
期刊
党建今经百周年,十亿神州换新颜。  改天换地江流截,富民强国港澳还。  海晏河清歌盛世,年豐人寿谱华篇。  喜看新程来临日,奋力康庄笑语喧。
期刊
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  十五六岁他就参了军  黄麻起义响彻大别山  他转戰建功鄂豫皖  1932年他离家去远行  跟随红军一起去西征  四姑墩集结号声响  爷爷出发前他就入了党  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  他一直跟党一条心  西征东征他走长征  当兵是他难忘的光阴  南征北战他戎马一生  将军勋章爷爷留英名  他常常给我们讲故事  他说 红色基因要传承  我的爷爷如今已离世  他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