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周围的一切,我们就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的,这是我们获得外部信息的唯一途径。一个人的观察力是他运用自己所有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振动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运用所有的知觉,包括图形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语言知觉、知觉学习、统觉、直觉,去收集观察对象的信息。推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方法探索
  达尔文曾说过:“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也就说明“具有乐于观察的兴趣,学会独立自主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是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关键所在。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1.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2.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養,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现在学生面前的各种美好事物,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而观察力的培养有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首要任务,针对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现实情况应该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拼读音标词,一开始,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学完音标以后,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提高速度。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一次性读出音标词。就这样,课堂上好表现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会拼读单词的成功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重要性;方法策略  学习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
摘要: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数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
摘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首先要做到培养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第二要做到保持兴趣,逐步形成正确
摘要:“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  课堂改革两年来,我的课堂的教与学有了很大的变化: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已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教材的重组、师生关系的重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建立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贴近现实的、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生活世界。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主流的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几点感悟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认真研究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构建创新型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初中音樂课上很多的原因导致不少音乐课堂教学秩序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精心布置、管理音乐教室,通过整洁而充满艺术感的环境来陶冶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教师的才华来吸引学生;尽力呵护尊重学生,用爱心来走近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以上努力,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