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遍地可见的柽柳如今有了新用途
【出 处】
:
科技日报
【发表日期】
:
2020年01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连续住院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死亡)分为END组和无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和吸烟史;
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全称及简写和变体作为关键词,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收集2018年1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的检测数据。舆情监测结果显示:(1)共收录医院相关信息339 076条,微博(65.83%)是监测期内舆情最为主要的传播阵地,网页新闻(16.12%)和微信(9.87%)次之;(2)舆情信息中包含的中性/正性情绪较多(99.72%,338 124条),含负性情绪的舆情占极少数
文章在对宁波市姚江新区综合管廊工程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城市施工环境的复杂,管廊施工存在施工过程管理困难、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工程材料管理困难等问题,工程的按时建设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施工方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科学、合理、全面规划施工方案,构建完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应组建技术攻克小组解决施工难题,严格遵守施工工艺的技术规范,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管廊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对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开展予以高度重视,尽最大可能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在森林防灭火的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新时代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论文将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
受西北地区环境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生长良好的植物在此受到限制。文章以适应西北干旱盐碱瘠薄生境条件的自然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5组自然花境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5个样地的群落共有物种15科29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的物种居多。(2)5个样地的优势种主要是花木蓝、柽柳、沙冬青、披碱草、野古草、蒙古蒿、车前、黄耆。(3)对5个样地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合群落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筛选出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来设计作业,是此次课改对历史作业提出的新要求。"在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较多,而对作业编制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基于教材资源探索课时巩固题的路径。
期刊
矿山周边适应本地生境的植物调查和筛选是进行植物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包头某废弃铁矿尾矿库及周边11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迁移富集能力及其上覆土壤重金属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筛选优良修复植物,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废弃铁矿尾矿库及周边土壤Fe、Mn、Cu、Pb、Zn、Cr、Cd、F含量均远超过河套平原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