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然而,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地区的初中生普遍存在不预习、不复习,不记笔记、不记单词、不进行课外阅读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妨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我国近年来受到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虽然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调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和英语水平的影响。研究问题如下: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3)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态度是什么?实验对象是清远市一所乡镇初中的九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有42人和44人。实验为期9周。在实验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控制组采用语法翻译法。实验工具包括测试和调查问卷。前测旨在了解实验班和控制组的英语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后测旨在考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英语水平的影响。调查问卷1旨在考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影响。调查问卷2旨在了解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看法。测试和问卷的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分析显示:1)实验组的英语测试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2)实验组的学生实验后的英语学习习惯明显好于实验前的,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3)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此外,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持有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