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吸附废水中Cd2+和Cr3+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是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废水中的可溶性重金属离子经过水生食物链的富集,最终由水产品进入人体,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毒害影响。目前,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和膜过滤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运行成本高、操作繁琐、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另一方面,它们主要适用于处理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废水。当重金属离子浓度低时,处理效率较低。近年来,生物吸附法以其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甘蔗原渣(原渣)和微波作用下尿素改性甘蔗渣(改性渣)为吸附剂,采用静态摇瓶实验,吸附去除废水中低浓度的Cd2+和Cr3+。本研究对吸附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NaCl、CaCl2、KCl、MgCl2四种无机盐对吸附的影响;获得了甘蔗渣吸附Cd2+。和Cr3+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两种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特征;采用HNO3、HCl为解吸剂,探讨了洗脱剂浓度对解吸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改性前后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获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1.原渣和改性渣吸附Cd2+的最佳pH为6,吸附Cr3+的最佳pH为4。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显著。两种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都较高,前5 min的吸附率已超过60%,原渣和改性渣吸附Cd2+的平衡时间为2 h,吸附Cr3+的平衡时间为12 h左右。Cd2+浓度较低时,原渣对Cd2+的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较快增加;Cd2+浓度为83 mg/L时,吸附量为4.79 mg·g-1。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改性渣吸附Cd2+、原渣和改性渣吸附Cr3+的量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吸附没有达到饱和。2.吸附热力学参数显示,两种吸附剂吸附Cd2+的过程均为放热的物理过程;原渣吸附Cr3+的过程为吸热的物理过程,改性渣吸附Cr3+的过程为吸热过程,兼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本研究中的所有吸附过程均为自发过程。两种吸附剂吸附Cd2+和Cr3+的动力学过程均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决定系数在0.99以上。两种吸附剂吸附Cd2+和Cr3+的等温吸附行为均可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决定系数在0.99左右。原渣对Cd2+、Cr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8 mg/g和6.33 mg/g:改性渣对Cd2+、Cr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8 mg/g和23.92 mg/g。通过改性反应,甘蔗渣对这两种离子的吸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3.废水中Na+、Ca2+、K+、Mg2+的不同浓度组合对Cd2+的吸附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废水中Ca2+的存在对Cr3+的吸附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废水中Cr3+、Cd2+共存时,原渣和改性渣都优先吸附Cr3+,对Cd2+的吸附量明显降低;Cd2+的存在对Cr3+的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4.HCl、HNO3都能较好地洗脱吸附在原渣上的Cd2+,洗脱率在98%以上;但对改性渣上的Cd2+洗脱效果不好。HCl、HNO3对两种吸附剂上的Cr3+洗脱效果不好,洗脱率均在15%以下。5.通过对甘蔗渣改性前后、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推断出两种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机理不同:原渣吸附Cd2+和Cr3+起重要作用的基团是-OH,而改性渣为N-H、C-N和C=O等含氮、氧的官能团。
其他文献
“贫困”并非仅指一个人的经济状况,还意味着特定个人缺乏追求实现积极、可持续多样性生活的可能性。贫困所具有的地区性和世界性,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贫困问
通过研究猪瘟(CSF)疫苗免疫猪抗结构蛋白E2、E0和C抗体的产生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CSF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CSF疫苗免疫猪过程中,抗E2抗原血清抗体
目的 探讨对乳腺疾病患者分别进行乳腺X线摄影以及MRI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分别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1段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层孔隙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
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油藏属于近源富集成藏,是特低孔、超低渗的典型致密油藏,分析储层成岩相类型并寻找受成岩相控制的优质储集体,可为有利储层预测和致密油藏高效开发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重组天疱疮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sg3)的胞外结构域EC1-2片段及其与假单胞菌外毒素PE40的嵌合毒素Dsg3EC1-2PE40。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对目的蛋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一支庞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政治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对于促进政治稳定及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政治态度演化的理论框架,通过利用我国东部十
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已经被公认为全球环境问题。2005年2月16日《东京议定书》正式生效,对此我国也展开了一系列如CO2的排放源、排放量以及减排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