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矛盾的逐步显现,因公共服务非均等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引起的各种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人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持续提升,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已逐渐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方向和财政支出的重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民生财政的提出,是社会利益整合和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从学术角度看,民生财政是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公共财政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从实践上看,民生财政是我国各地弥补公共财政领域存在的“民生短板”的客观需要。从改革角度分析,民生财政建设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民生财政管理,更是解决民生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抓手。从基层财政近十年的发展轨迹来看,D县人民政府虽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受D县财力水平和财政管理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还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公共服务非均等问题。本文在对民生财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D县近年来民生财政资金投入总量、资金投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揭示了D县民生财政变化趋势及发展现状。通过对D县民生财政管理分析,阐述了该县民生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完善民生财政管理体制、健全民生财政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民生财政管理的配套措施、提高民生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基层民生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