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细切削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快速的机械微小零件加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在航空、通讯及光学等多个领域。而微细切削刀具作为微细切削加工的重要执行元件,刀具的快速磨损依然是制约刀具寿命和切削高速高效加工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摩擦学和仿生学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摩擦副表面不是越光滑越耐磨,反之,具有一定非光滑形态的表面往往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这给刀-屑接触区摩擦状况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本文针对铝合金切削时的粘结磨损问题,将仿生微织构应用于硬质合金刀具的材料表面,对表面微织构刀具在铝合金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细切削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快速的机械微小零件加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在航空、通讯及光学等多个领域。而微细切削刀具作为微细切削加工的重要执行元件,刀具的快速磨损依然是制约刀具寿命和切削高速高效加工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摩擦学和仿生学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摩擦副表面不是越光滑越耐磨,反之,具有一定非光滑形态的表面往往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这给刀-屑接触区摩擦状况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本文针对铝合金切削时的粘结磨损问题,将仿生微织构应用于硬质合金刀具的材料表面,对表面微织构刀具在铝合金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采用微磨削加工技术将微织构应用于硬质合金刀具的表面,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切削试验来研究微织构对硬质合金刀具的减摩抗粘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选取了四种典型的非光滑仿生微织构,即凹坑形、凸包形、沟槽形和棱纹形这四种典型结构,并对它们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针对非光滑仿生微织构形式的不同,对其减摩机理进行了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微织构数学模型及刀具表面的微织构加工方法,选取合理的加工参数,采用微磨削技术在硬质合金车刀前刀面上制备出不同方向和尺寸的微沟槽,并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2.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对无织构刀具和微织构刀具正交切削铝合金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揭示了无织构刀具和不同类型微织构刀具切削铝合金时微织构的间距、切削速度及切削深度等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等的影响。3.利用微磨削加工技术制作出了不同类型的微织构刀具,并进行了铝合金的正交切削试验,对无织构刀具与微织构刀具在有/无润滑剂条件下切削力以及刀具的粘结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微织构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并与切削仿真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面微织构刀具的减摩抗粘性。4.针对难加工材料超高强度钢,采用不同类型微织构刀具进行切削仿真,分析了切削过程中正压力、摩擦力以及刀具切削温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无织构钻头和不同类型微织构钻头钻削超高强度钢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削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比无织构钻头,微织构钻头能明显降低切削温度,横向沟槽钻头的降温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正>专家眼中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企业家精神是商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包括创新、诚信、契约、法治、工匠、社会责任等价值取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意志,
目的探讨外伤性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伤性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首诊时间均在伤后6h内,1例依据临床表现确诊,1例经
明末清初的“宁都三魏”是以魏禧为首的宁都魏氏三兄弟.游历是他们的重要活动之一.他们在外游历时间长达几十年,游历范围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游历过程中,他们目睹了战争和自然
目的:评价2种树脂类黏结剂对IPS Empress2铸瓷基底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龋坏的人类前磨牙16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8颗。常规制作V类瓷嵌体。第1组用RelyX Unicem进行黏结,
为了拓宽MEMS热电堆传感器的温度测量范围,实现高温测量,根据MEMS热电堆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完成了A2TPMB34型MEMS热电堆传感器静态与动态标定装置,通过试验得到标定结果;同时,提供了
本文首先对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做一全面系统的介绍,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对于该思想认识的几点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实施的背景、实施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我国长兴
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论证了深海结核中钡镁锰矿的存在和它的矿物学特征及其与主要金属元素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钡镁锰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与当地的地化环境有关,氧化还原电位
国家认同的问题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核心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使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不断得到提升.港人对“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现实已基本接受,对香港未来发展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肌纤维相连接的效应位点,通过神经递质在神经和肌肉两种细胞间进行“电-化学-电”的信号传导,引起肌肉收缩
制造业是国家现代化和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结构上存在着与产业需求的脱节现象,企业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