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炳,,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嵇文甫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史学著作中,包含着深刻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内涵,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著作予以专门研...
[期刊论文] 作者:罗炳,,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8
宋元时期的史学以其深刻的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寿彝先生指出:“从史书撰写的情况来看,或从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情况来看,都不容易看出这个时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贵,,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承蒙著名史学研究专家李玉先生赠阅《李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李史学文选》等大作,认真研读后,受益良多。这些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史学研究者的执著与严谨、教...
[期刊论文] 作者:周祥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期刊论文] 作者:吴凤霞,,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一论文要目(一)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论文要目天人古今与时势理道——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几个重要问题/瞿林东/史学史研究/2007.2历史观、历史思维与...
[期刊论文] 作者:田居俭,,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08
具体到史学,他们强调"史必藉文而传","史莫不工文"。其实...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井梅,,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20世纪是中外史学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史学冲破传统旧藩篱、创立近代史学新体系,产生过重要影响。《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一书,不仅为了解这一时期的中外...
[期刊论文] 作者:江湄,,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打通社会史、政治史与史学史,注重掘发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是白寿彝先生治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特点。六卷本《中国史学史》具体展示了白先生努力探索的史学史研究的新局面、新境...
[期刊论文] 作者:汪谦干,,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8
周一(1913--2001)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敦煌学、佛学、中外关系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就。他祖籍安徽东至,出生于山东青...
[会议论文] 作者:乔治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中西史学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古代拥有官方制度化、组织化的史学活动。从官方史学的视角作中国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国与日本史学的比较,可以得出许多新的认识。...将古代的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予以比较,可以发现其共同理念是史学的记事求真与社会功用,求真与致用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古代史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而早期强烈的求真意识,是史学能够产生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史学今后的发展应当强化其学术性,廓清传统官方史学长期运行而遗留下...
[会议论文] 作者:瞿林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是两个联系密切的论题。史学批评是对有关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史学问题发表评论性、商榷性意见与见解,其功用是联系史学与社会公众的桥梁,也是推动史学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因之一。...史学文化是阐发史学的文化价值,或是从文化视角论说史学的社会意义,它既有利于史学功能的发挥,又有利于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本文就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讲一点祖浅的认识,并向与会的学者、专家朋友们请教。...
[期刊论文] 作者:乔治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中国古代的官方史学,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并且纳入政权机制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西方史学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影响古代日本,使之也出现官方史学。但中日两国的传统官方史学存在...
[会议论文] 作者:张文生,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史学的功用,是史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史学对“惩劝”与“资鉴”的功用发挥到极至。事实上,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不局限于此,其对于人生的作用与价值十分重要,需要我们予以极大地关注。...人们可以通过史学从历史中学习生活,学会生活。史学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样的帮助和无尽的教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马基雅维里受惠于人文主义,其史学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道德教诲,讲究修辞风格,注重世俗事物,秉持嗜古之风,描写公民斗争。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推崇和模仿古典史学。在...
[期刊论文] 作者:张越,,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08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2007年7月刘家和教授与成中英教授主讲中西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问题7月18日至8月12日,举办了中西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著名历史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江湄,,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学典,,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中国现代史学是同时循着两条几乎完全不同的路线一步步产生出来的。从乾嘉汉学逐步演化而来的化经为史的过程,是其中的路线之一;生发于"西洋史学"、对中国学术传统而言意味着...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定秀,,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8
在当代西方史学思潮中,微观史学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微观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学思想,与西方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的具体内容,是以...
[会议论文] 作者:张笑川;,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张尔田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史学家。他在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向之时,他以继承和发扬“浙东史学”为己志,在史学宗旨和史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对中国传统史学精神和方法的阐...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定秀,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8
在当代西方史学思潮中,微观史学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微观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学思想,与西方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的具体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