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7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敖立, 来源:通信世界 年份:2003
数字用户线接人复用器(DSLAM)是xDSL的局端设备。ADSL业务在固网市场的迅速普及促进了DSLAM技术的发展,其中IP DSLAM技术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
[期刊论文] 作者:魏利明,, 来源: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年份:2007
介绍目前DSLAM系统存在的问题,把高级电信计算架构ATCA引入到DSLAM的系统设计中,解决DSLAM的规范性问题,给出基于ATCA的DSLAM系统设计方案。...
[期刊论文] 作者:刘谦,程强, 来源:电信科学 年份:2003
在DSL技术应用初期,DSLAM的功能可以认为是一个DSLModem池,而在DSL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今天,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早期那种简单的DSLAM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运营商扩展业务、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因此今天的DSLAM已经发展成为支持多种DSL技术、具有强大功能的综合性设备。...本文从DSLAM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DSLAM的形态、国内外的标准化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何峣,郭茂文,覃宝灵,, 来源:电信科学 年份:2009
本文介绍了DSLAM端口汇聚器技术的概念、实现方案以及与DSLAM设备相关的接口协议和技术改造,给出了基于DSLAM端口汇聚器的业务处理流程,分析了其经济性及应用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叶宇煦,黄勇军,章家宏, 来源:广东通信技术 年份:2003
探讨了 IP- DSLAM设备的分类;给出了几种 IP- DSLAM的典型组网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应用策略分析,包括 BNAS上各类接口的规划汇集用户数估算, IP- DSLAM的 VLAN技术应用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尚国荣,颜珂斐,刘杰,杨万全, 来源:通信与信息技术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IP-DSLAM的产生的背景和技术原理,具体分析了两种架构的IP-DSLAM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场合,给出了几种典型的IP-DSLAM组网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尚国荣,杨万全, 来源:通信与信息技术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IP—DSLAM的产生的背景和技术原理,具体分析了两种架构的IP—DSLAM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场合,给出了几种典型的IP—DSLAM组网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龙楠楠,唐雄燕, 来源:电信建设 年份:2005
利用ADSL开展IP TV业务的关键技术就是在DSLAM中实现IP组播.本文对IP组播原理、DSLAM中IP组播的实现方式、在DSLAM中实现IP组播的衡量和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先瑞, 来源:信息网络 年份:2003
1.DSLAM进入规模建设,主流机型得到规模应用在整个电信行业普遍不景气的今天,DSLAM市场却如早春一样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截止2002年底,中国ADSL的市场容量已经超过500万线,20...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先瑞,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 年份:2003
1 DSLAM市场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在整个电信行业普遍不景气的今天,DSLAM市场却象正在到来的早春一样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截止2002年年底,ADSL整个市场容量已经超过500万线,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魏利明,陈相宁, 来源: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年份:2007
在ADSL接入网中,DSLAM的作用至关重要,DSLAM将一组ATU.C和多路复用功能部...
[会议论文] 作者:郭茂文, 来源: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2003年年会 年份:200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P-DSLAM的实现原理、架构及功能分类等技术,然后讨论了IP-DSLAM应用的相关问题,重点对IP-DSLAM的网络规划和组网及用户标识唯一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何小玉, 来源:电信科学 年份:2004
DSLAM作为接入复用数字用户线(DSL)的局端设备,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获得了巨大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传统的ATM上行DSLAM技术和应用,对两种内核的IP-DSLAM技术、组网和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对用户唯一定位、自动线路检测和用户终端远程管理等热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赵刚,,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份:2010
剖析了ADSL-DSLAM相关设备类型的常见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了ADSL-DSLAM维护的经验及规律,为该项业务的常态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运行支撑。...
[学位论文] 作者:朱容葛,,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06
随着IP技术取代ATM技术成为主要的组网技术,DSLAM技术的发展已经从第一代纯ATM结构的ATM DSLAM,发展到适应IP城域网的第二代ATM内核和IP上行结构的DSLAM设备;为解决第二代DSL...
[期刊论文] 作者:徐晓林, 来源:通信世界 年份:2003
目前在网上运行的ADSLDSLAM主要包括三种形态:ATMDSLAM、IP-DSLAM(ATM架构)、IP-DSLAM(IP架构)。其中IP架构的IP-DS...
[期刊论文] 作者:朱道斌,容太平, 来源:湖北邮电技术 年份:2004
本文从业务支持能力、成熟性、技术适应性、可扩展性及应用场合等方面对DSLAM内核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出ATM内核的lP DSLAM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学位论文] 作者:郝丽,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2007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是实现端到端ADSL接入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随着ADSL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普及,DSLAM逐渐从ATM-DSLAM过渡到IP-DSLAM,IP-DSLAM将成为DSLAM的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毕瑞,宋建新,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 年份:2004
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DSLAM设备,提出一种IP接入模块的设计思想,阐述了IP接入模块的关键技术和特点.接下来提出一种IP over ATM解决方案,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捆了IP-DSLAM技...
[期刊论文] 作者:邹辰, 来源:光通信研究 年份:2003
文章对数字用户局端设备(DSLAM)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将 DSLAM系统划分为线路部分、交换内核和上联接口3个部分,然后阐述了3个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着重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