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玉娇事件”本是发生在偏远地区的一起普通刑事案件,随着公众的参与,舆论的扩大,使之成为2009年最火的舆情事件。不仅影响了司法判决,也演变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以“邓玉娇事件”为个案研究,从政治修辞的角度,分析网络意见领袖作为本案的政治修辞主体,通过政治修辞情景构造和技巧的使用,使政治修辞的主题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认可,达到政治目的。 本文研究的政治修辞主体有:草根意见领袖代表——“超级低俗屠夫”、法律界人士、媒体评论人,这三类人在本案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导舆情的发展方向。在案件演变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使用不同的政治修辞的主题,由最初的“烈女杀贪官”到“正当防卫”最后到“无罪释放”,与政府抢夺议题设置和话语权。网络意见领袖将公众带入其构造的政治修辞情景,通过“强与弱”、“民与官”的对比,将个案扩大化,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给政府带来治理麻烦。从政治权利的运作过程来看,政治修辞主体需要构造合法的情景,证明其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利的合法性。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为获得更多的公众关注,使用政治修辞的话语技巧,如:贴标签,抢夺事件的定性权;利用官方修辞矛盾;制造愤怒,群情激愤讨伐;抢夺价值的制高点。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对政治客体的政治说服,为邓玉娇赢得了声援与支持,取得了舆论的胜利。 “邓玉娇事件”对研究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标本价值。本文通过政治修辞这个角度,提出了五点关于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措施。互联网日益发达,要求政府要转变治理思维,重视政治修辞的作用,提升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