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FEM的硅碳氧基薄膜体系关键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碳氧(SiCO)薄膜在锂电池电极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力学可靠性的分析及预测是其在商业化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对SiCO基薄膜塑性和断裂等关键力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而目前主要采用的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有限元方法可以表征材料弹-塑性应力分布,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为实验提供依据,能显著提高材料系统的设计效率。而扩展有限元方法能描述裂纹扩展过程,通过分析可获得能量释放率和断裂韧性等参数,对于薄膜-基体的断裂问题研究更具优势。本文基于扩展有限元和纳米压痕模拟对硅碳氧基薄膜的塑性行为和断裂性能进行了评价和预测。为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增加界面层描述薄膜体系不同材料界面的力学行为,并通过不断修正应力-应变关系,来拟合实验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证明,界面层的加入明显优化了界面区域载荷位移曲线的拟合精确度。在此基础上,对SiCO/Si基体体系进行纳米压痕模拟及分析,计算获取了具有不同杨氏模量SiCO薄膜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得到压痕过程各阶段的杨氏模量、硬度和能量释放率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并成功地捕捉了界面断裂的力学行为。通过计算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强度和强度系数,得到了薄膜体系的塑性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基体对薄膜体系力学行为的影响。此外,对SiCN/SiCO/SiCN/PEOX多层膜体系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SiCN薄膜和SiCO薄膜杨氏模量的变化对薄膜体系界面强度的影响,计算得到不同压痕深度下的能量释放率与实验结果相符。
其他文献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关键内容。在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以及完善的过程中,招投标制度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竞争以及施工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基础手段之一,
为了解决矿山井下破碎段巷道在酸性水腐蚀条件下的支护失效问题,通过分析井下酸性水形成过程,并对典型区域的酸性水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了酸性水对巷道支护的破坏机理。通过查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康复治疗依从性及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
总结分析深松整地技术在全国的试验与应用情况。指出深松整地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显著,全国适宜深松整地的耕地约为4.8×10^7hm^2,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以及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正常剂量治疗,观察组予米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单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选择18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过为期9too的弱视
缺陷和残余应力会影响机械构件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疲劳寿命。如何能够快速无损的检测出构件的缺陷和残余应力,一直是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缺陷和残余应力检测问题,本文研究了两种形式的超声波,即Rayleigh波和临界折射纵波(LCR波),基于Rayleigh波波动理论研究了空耦超声表面波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基于临界折射纵波检测理论研究了复合材料残余应力临界折射纵波检测技术。文中首
本文采用机读专利数据库和手工专利检索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对用计算机进行企业引进专利技术可行性分析的程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采集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为企业引进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不少作品中有许多的动物角色出场,它们生动、鲜活的形象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杰克.伦敦作品中众多动物角色的分析,解读动物角色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