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30年之后出现减速现象,实体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高位维持,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不断积聚,引起了各方的关注。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发[2014]43号文件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不兜底。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函[2016]88号文,2017年4月六部委下发财预[2017]50号文,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财预[2017]87号文,这些文件表明中央在不断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并且严格控制地方债发债规模。但是在地方经济增长的压力下,地方债务还有蔓延之势,加之过去的地方债数额巨大、成因复杂、牵涉众多且短时间难以解决,地方债成为困扰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梳理了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测度,深入解析了2013年之后地方债务风险的结构演变,评估了地方债务的违约风险,并试图提出防范风险的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化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债务标准,分别从全国整体和分省市测算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并依据标准值对其进行评估。全国视角来看,我国地方债务的负债率和债务率水平均处于安全区域。但是分省市而言,债务率情况来看,云南、贵州、安徽三省超过100%的红线,陕西、湖南、福建、辽宁超过90%,宁夏超过80.5%的当年全国水平,其余各省均处于安全区域。负债率情况来看,贵州和青海超过45.658%的标准线,云南超过40%的当年全国水平,其余各省均处于安全区域。通过对隐性债务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隐性债务增长迅速,风险较高。同时KMV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的提高,地方债务违约的概率显著降低。且在当前的债务期限结构下,5年期债券到期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明显较大,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较高。从结果来看,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5%的情况下,2020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0,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100%。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5%的情况下,2020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0,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73.16%。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的情况下,2020年和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均为0。
最后,本文提出了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防控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地方税制,构建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财力;二是建立防范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发债规模,抑制发债动机;三是改进地方债务置换,加强地方债务限额管理;四是规范发展PPP融资,严格规范政府购买服务。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首先,本文基于中国化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债务标准,从全国性的债务风险、各省级债务风险、隐性债务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地方债务的经验事实做了详细的阐释。本文认为我国显性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须防范局部风险;隐性债务规模巨大,风险较高。其次,本文阐明了财政部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券数据与金融市场中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KMV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的总体违约风险进行评价。本文的评估包含了绝大部分的显性债务和部分隐性债务。
本文基于中国化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债务标准,分别从全国整体和分省市测算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并依据标准值对其进行评估。全国视角来看,我国地方债务的负债率和债务率水平均处于安全区域。但是分省市而言,债务率情况来看,云南、贵州、安徽三省超过100%的红线,陕西、湖南、福建、辽宁超过90%,宁夏超过80.5%的当年全国水平,其余各省均处于安全区域。负债率情况来看,贵州和青海超过45.658%的标准线,云南超过40%的当年全国水平,其余各省均处于安全区域。通过对隐性债务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隐性债务增长迅速,风险较高。同时KMV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的提高,地方债务违约的概率显著降低。且在当前的债务期限结构下,5年期债券到期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明显较大,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较高。从结果来看,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5%的情况下,2020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0,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100%。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5%的情况下,2020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0,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为73.16%。在可偿债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的情况下,2020年和2022年地方债务的违约概率均为0。
最后,本文提出了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防控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地方税制,构建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财力;二是建立防范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发债规模,抑制发债动机;三是改进地方债务置换,加强地方债务限额管理;四是规范发展PPP融资,严格规范政府购买服务。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首先,本文基于中国化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债务标准,从全国性的债务风险、各省级债务风险、隐性债务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地方债务的经验事实做了详细的阐释。本文认为我国显性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须防范局部风险;隐性债务规模巨大,风险较高。其次,本文阐明了财政部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券数据与金融市场中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KMV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的总体违约风险进行评价。本文的评估包含了绝大部分的显性债务和部分隐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