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扩繁后25d的马铃薯脱毒苗进行不同时间的育苗,达到壮苗目的后,将育苗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定植于土壤中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旨在找到马铃薯原原种更为简单、实用、经济的生产方式。试验采用荷兰七号和荷兰十四作为试材,苗龄设为10d、15d、20d、25d、30d,通过对不同苗龄的马铃薯脱毒苗在育苗结束以及定植后的整个生长期内形态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从而确定在苗期不同苗龄对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马铃薯脱毒苗土壤栽培苗期最佳苗龄。此外,为了确定最佳的栽培密度还在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中设置了密度试验,同时也能对比出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的不同效果。试验得到结果如下:1.在育苗结束后,荷兰七号和荷兰十四不同苗龄的马铃薯脱毒苗中,荷兰七号苗龄为20d、荷兰十四苗龄为25d的处理,植株长势较好,株高茎粗均有明显增长,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绿素含量高,POD、CAT活性较高于其他处理,壮苗效果明显。2.在生长期内通过对不同苗龄的马铃薯脱毒苗定期进行形态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荷兰七号苗龄为10d、15d的处理在定植后生长效果较好,荷兰十四苗龄为15d的处理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原因在于苗龄为10d、15d的马铃薯脱毒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育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均有了显著的增长,达到了预期的壮苗目的,而苗龄为20d、25d、30d的处理虽然达到了壮苗效果,但过长的苗龄使得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营养钵空间的限制,导致定植后植株长势会受到一定影响。3.在密度对比试验中,处理18×60cm(B3)茎粗、叶面积、根体积、P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可见在土壤栽培中,适当增大株行距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在基质栽培中,处理10×10cm(A1)株高、根系活力、叶面积、地上部鲜重也都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单株产量10×20cm(A3)>10×10cm(A1)>10×15cm(A2),因此从植株长势及单位面积产量来说显然10×10cm(A1)优于其他两个处理。4.在产量方面,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是荷兰十四苗龄为15d的处理,其次是苗龄为30d的处理,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是742g和712g,苗龄为30d的荷兰十四脱毒苗平均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荷兰七号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时苗龄为10d的处理,平均单株产量为576g。通过本试验得出结论:马铃薯脱毒苗土壤栽培具有较好的栽培效果。荷兰七号苗龄为10d的处理要优于其他苗龄的处理,荷兰十四号苗龄为15d的处理优于其他处理。在密度处理中,基质栽培密度为10×10cm为最适宜的密度,植株长势好,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栽培中株行距为18×60cm的处理更利于植株生长,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