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硅藻土耦合多级A/O工艺对城市污水深度除磷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性硅藻土深度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投资小等特点,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在深度处理领域的研究更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原理、优化工艺参数,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常规的铁盐铝盐除磷仅为混凝作用,且产生大量难处理的化学污泥;而改性硅藻土除磷是电位中和、脱稳絮凝、物理吸附和沉淀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产生的硅藻土污泥,经脱附再生后有可能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研究了硅藻土的改性方法及影响因素,考察了曝气量、C/N比对多级A/O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针对除磷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搅拌澄清池对多级A/O工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索了其最佳运行工况,以期为深度处理尾水或者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1.硅藻原土的投加量为500mg/L的除磷率仅为6%左右,除磷效果较差;PAC、氯化铁和酸洗硅藻土的配比为25∶5∶70时,除磷性能最佳;通过表面结构改性法得到的改性产物比采用干式混合的复配法得到的改性产物除磷率提高了28%左右。静态烧杯试验表明最佳操作条件是投加量为500mg/L、pH值为6~7、25℃左右、混合反应时间为15min、沉淀时间为30min,此时改性硅藻土的除磷率为76%左右。  2.不同的曝气量条件下,多级A/O工艺对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率变化不大,但随着曝气量的升高,氨氮的去除率升高,生物除磷效率却逐渐下降。不同的C/N比下,反应器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很高,但C/N比对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很大,随着C/N比的升高,其去除率也在不断增加,C/N比由3增大到8,总磷的去除率相应由30%增加到72%。  3.机械搅拌澄清池深度处理尾水试验表明投加量为500mg/L,进水流量为30L/h,机械搅拌转速为12r/min为最佳工况,此时对总磷、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9.06%、49.11%、37.29%,出水总磷小于0.5mg/L,达到了一级A的排放标准,COD和氨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去除。另外,分析了改性硅藻土悬浮层在去除污染物时的不同作用机理,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在夏季,湖泊、水库、养殖塘经常会暴发蓝藻水华,水体表面漂浮了大量的藻类,严重威胁了水体安全和生态环境,因此对蓝藻的有效去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蓝藻细胞内有伪空孢(气囊)的存在,使得藻类有上浮的特性,而且蓝藻藻细胞表面有胞衣包裹,带负电荷,不利于混凝沉淀,为此本文选择两种常见的单细胞蓝藻——极大螺旋藻和螺旋鱼腥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深井加压的方法来破坏藻细胞内的气囊,使其失去上浮的能力,从而提高混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作为一种结构减、隔震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支座,自问世以来就显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适用性和经济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