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儿童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导致儿童住院治疗的主要疾病之一。2013年在中国进行的注册研究中发现,在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16585名患者中,其中小于5岁的患者比例为37.3%、大于65岁的患者比例为28.7%。相比之下,只有9.2%的患者是成人(26-45岁)。肺炎是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疾病。在死亡的630万患儿中,有14.8%是5岁以下的肺炎患儿。头孢曲松是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它被广泛用于儿童各种细菌感染的标准治疗中。头孢曲松的药理活性取决于游离浓度。但是,直接测定游离浓度有很大的问题,并且儿童头孢曲松游离浓度个体差异很大。目前,在各个医院的儿科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头孢曲松的剂量方案千差万别。儿童的生理发育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这势必会影响药物在儿童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目前,头孢曲松在儿科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及其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头孢曲松在儿童全年龄段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以建立基于发展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剂量方案。方法:本研究使用机会取血法获得头孢曲松儿童药代动力学样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法测定其浓度,甲硝唑被用作内标。对于头孢菌素,要获得最大的抗菌活性,需要在60%-70%的给药时间间隔内,达到约70%的达标率。本研究选取最低抑菌浓度2 mg/L做为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折点。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软件进行定量药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99名儿童(175个药代动力学样本)和66名婴幼儿(169个药代动力学样本)。定量药理分析结果表明,一阶消除的一室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头孢曲松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协变量分析表明体重和年龄显著影响头孢曲松的清除率。头孢曲松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分别为126.18±81.46 μ g/mL和18.82±21.75 μg/mL,游离分数为4.75%-39.97%。疾病适应方程可以用于预估游离浓度。蒙特卡洛模拟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果表明,儿童患者(2-12岁)100 mg/kg一天一次,1-2岁婴幼儿30 mg/kg一天两次,小于1岁婴幼儿20 mg/kg一天两次,达到了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要求。结论:这项研究基于定量药理模型技术,系统整合发育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微生物学和安全性风险评估,提出了儿童优化的剂量方案。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头孢曲松提供了循证学证据,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