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公众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也是传播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以“公众观”为线索,梳理和呈现李普曼20世纪20年代的思想变化,并试图探寻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李普曼身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漩涡,亲眼目睹了新闻机构在战时宣传、新闻审查和司法控制的强大压力下,出让“事实”这一新闻业的最高准则,也亲身感受到公众在“爱国主义”的热浪下何等的迷惑与盲从。这触发了他对公众的思考,在《自由与新闻》中,李普曼表现出对公众和民主的强烈期待,认为只要事实重回新闻业的最高准则、新闻业成为规范的行业,公众获取真相的渠道就会畅通,民主的危机就能解除。但是,这种希冀新闻归位的思想,随着宣传在战后政治和商业领域的蔓延,很快被打破了。在《公众舆论》中,李普曼提出,除了新闻媒体构筑的拟态环境外,社会交往和语言本身也严重限制了公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加之头脑中不断形成和巩固的刻板印象,公众事实上难以获知真相,更不可能在全知全能的基础上形成民意。此时的李普曼已经开始怀疑公众的能力,而这种怀疑在经历了重返欧洲的震撼后,可以说发展至绝望的程度。到了《幻影公众》,李普曼眼中的公众不过是坐在剧院后排“又聋又哑”的观众,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还很可能被专制势力利用而不白知,极易衍化为大众暴虐,传统民主理论中至高无上的理性公众变成了根本不存在的“幻影”。因此,公众必须归位,将社会治理的重任交给精英,而李普曼本人正是他自己所推崇的“局内人”的代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将李普曼的观点视为社会科学研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回声。青年李普曼在哈佛大学求学时,在刻板印象、实用主义和民主理性方面深受格雷厄姆·沃拉斯、威廉·詹姆斯和乔治·桑塔亚纳三位教授的影响,这些对公众的片段式的思考结合李普曼之后的生活和工作经历,逐步地完善和加深,这才形成了李普曼独特的“公众观”。从《自由与新闻》、《公众舆论》到《幻影公众》,李普曼的公众观一步步走向绝望,这其中反映出的不仅是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反叛,更是他对公众、对民意、对民主制度的深刻思考,而这种思考于今天而言,依旧光芒闪耀。
其他文献
债权人代位权作为我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一项债权保全措施,将在保护债权人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法律性质和成立要件及效力的分析和探讨,就债权人在
<正>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正是推理文学盛行的时候。在推理文学渐热、新人作家辈出影响着日本文坛的时候,日本的动漫推理文学也逐渐开始流行。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马华[1]统计的
针对目前大量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对如何识别区域创新系统避而不谈的问题,本文先对区域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于研究区域时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兴
新《行政诉讼法》通过"灵魂"条款的修正和配套机制的建立,增强了行政审判制度化解行政争议、监督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宣示条款的增加和流程保障的推行,提升了行政审判制度保
<正>2006年3月11日,全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
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电学性能,已成为尖端科学技术中应用最为活跃的先进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光学及电子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晶体硅和晶体锗的应用
存款人通过在银行开立账户、开通网银等手段隐蔽地向用资人提供资金,同时串通他人蓄意造成银行业务办理流程存在瑕疵,在账户存款被用资人使用后,隐瞒民间借贷关系事实,向法院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DPN患者81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28例)、B组(27例)和C组(26),在控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社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就湖北省而言,在脱钩文件的出台、脱钩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脱钩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政府购买服务
以海南省各级公路近几年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利用柱状图法、统计分析表法以及圆图法等手段相结合,分别从交通事故发生的空间、时间、成因以及形态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到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