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在心理上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可塑性强;而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精力充沛,是个性和独立性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使人各方面的塑造逐步形成,使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趋于完整,是人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期。由于高中生不仅对新鲜事物有猎奇心理,而且有很强的学习、使用、适应的能力,因而手机网络广泛的受到高中生的青睐,对高中生的社会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了解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有怎样的影响,研究如何帮助高中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避免对其社会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对于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石家庄二中高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生社会化的内容,将调查问卷分为性别、年级、成绩排名、与父母沟通程度四个维度,结合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将主要研究内容分为高中生使用手机网络现状的调查,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的性别、年级、成绩排名、与父母沟通的差异性分析,如何应对高中生使用手机网络的问题三方面。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借鉴已有文献,从家庭、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推动其社会化进程。本文由绪论部分和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及方法等几方面内容。在核心概念界定中,本文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将高中生社会化的内容分为:知识技能社会化,即掌握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职业技能;行为规范社会化,即接受社会的行为准则、学会为人处世、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社会化,即客观合理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一章是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影响的现状调查,分为调查设计与实施、调查结果两个环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问卷的发放情况、调查对象及统计方法。调查结果部分主要呈现了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时间长度和目的、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和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用途。第二章是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从性别、年级、成绩排名、与父母沟通程度四个维度,分析手机网络对高中生学习、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四个方面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根据调查结果,从父母、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减少手机网络对高中生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建议,以帮助高中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其他文献
<正>国内生鲜电商这两年发展神速,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已有数千多家。可是国内生鲜电商有个普遍的特征:盈利者很少,而且主打产品多数是进口水果、进口牛羊肉、牛奶和海鲜。而
<正>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导致早期治疗时机延误,易发展成顽固性面瘫。一般面瘫患者经积极治疗,多在发病2个月内痊愈,但仍会有
<正>首先,从2006年的针织市场情况来看,原来的针织强省依然很强,增幅最高的是四川,达到了60%,这当中可以很明显看到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的特征。第二,在出口结构上,根据2006年
隐喻艺术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具有情感性、整体性、象征性和启发性的特征。艺术通过隐喻使情感得以外化或物化,隐喻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象征性构成了
<正>近年来,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最常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尤其是病原菌。有研究表明,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早期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从20世纪70年代
摘 要: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和设计技能。教师所具备的素养不仅能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优势,也是影响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教师的教学和设计技能作为开端,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全面研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科目教学的示范。  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技能研究  一、教学设计的现状  教
【摘 要】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各个发展阶段,梳理其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动因,并对各个阶段层次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细致和全面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考察美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变迁的轨迹及因素,剖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机制原理。  【关鍵词】美国高等教育 层次结构变迁 因素  美国高等教育自1642年哈佛学院授予第一个学术学位以来,逐渐发展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机构类型。本文
材料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保证,企业在购入材料、办理验收入库时,经常会发生短缺或损耗,企业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
文章以中学语文课文《老王》《小狗包弟》的分析为例,探讨了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学中互涉性思维的启发,包括于解读不同文本的过程中,理解共性、把握个性,发现文本相互阐发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