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初选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流域湖桑(Hu mulberry),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苏浙两省的农家品种和地方品种的总称,也是我国桑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主要蚕区都有栽植。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经形成了很多栽培品种,也形成了湖桑特有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湖桑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为:树冠开展;枝条粗长,多直立,稍弯曲,侧枝少,皮色黄褐居多;叶基心形,全叶,叶形大,叶尖呈锐头;花果少。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展了湖桑类型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选核心种质构建。这对于我国湖桑类型桑种质资源的DNA水平鉴定、遗传改良、分子辅助育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及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湖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1份湖桑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对141份湖桑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12个引物共得到90条带,其中有57条具有多态性,占63.33%;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333~1.0000,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6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6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36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482。结果表明141份湖桑种质间的ISSR变异较大,多态性较高。聚类结果显示,湖桑品种可被明显的分为二大类4亚类。2、构建湖桑初选核心种质分别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141份湖桑种质构建初选核心种质,获得了各46份和41份湖桑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初选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32.62%、29.08%。接着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结合ISSR分子标记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两组初选核心种质群体进行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46份和41份湖桑初选核心种质都能较好地代表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构建的41份的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构建的46份的初选核心种质;最终拟定41份的湖桑类型种质作为其初选核心种质。
其他文献
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AA322050)子课题的资助下,针对Lyocell纤维生产以木材为原料、工艺要求高、成本高的问题,研究非木材原料(芦苇)有机溶剂可控木素、纤维
乙醛氧化生产醋酸装置的系统十分复杂,操作难度大,要求高。开发该装置的全流程仿真培训系统对确保其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化工仿真技术研究进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