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人才的后备军,承担文化传承、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但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毕业生质量饱受社会各界质疑,硕士研究生受所处时代背景、高校环境及研究生自我角色定位的影响造成其自身角色模糊,甚至错位,影响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者”的活跃性角色践行。本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明晰硕士研究生的应然角色,这也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础,进而全面分析硕士研究生角色错位的现实表征,并结合内外因分析法探究其角色错位的原因,为如何有效调适硕士研究生的角色提出可行性策略。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高校文化建设及相关文件规定明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应然角色。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的人,这突出了硕士研究生“研究者”的身份,据此,本文界定为“学术人”的角色。另外,根据对“学术”一词的释义以及新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中对“理想人”的设定,本研究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应然角色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学术品德。第二部分,结合观察与访谈资料分析硕士研究生角色错位的现实表征。主要体现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知识薄弱;科研能力低下,研究问题意识模糊,缺少批判精神;学术道德水平不高,学术道德认知不足、情感淡薄、行为失范等。第三部分,造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角色错位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本研究主要结合社会背景、高校文化、导生关系及研究生的自我角色定位,运用内外因分析法,揭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角色错位的原因。一是受知识碎片化的冲击;二是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间的脱节;三是导师学术引领功能的弱化;四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角色转换不顺利导致角色定位不清;五是多重期待不协调导致研究生学术人角色消退。第四部分,如何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动践行“学术人”角色,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研究结合实证调查材料,以及硕士研究生角色错位的问题表征和原因,从校园文化建设、导生关系、硕士研究生的角色观念及如何主动践行期望角色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角色践行的策略。首先,优化高校文化育人环境,注重高校学术文化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其次,构建和谐的导生互动关系,搭建师生角色交流理解的平台,以师生互动促进角色实现。再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树立学术取向角色观念,增强角色意识,处理好多重角色间的关系,明确定位自身角色。最后,积极践行“学术人”角色,加强经典文献阅读,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