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能预测模型的开发和评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在机器学习下建立预测模型,切实地解决血小板输注临床实际需求的问题,为临床医生输注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指导,避免血小板过度治疗及浪费从而使临床治疗、血小板库存管理及经济效益得到优化。
  方法:以2015年1月—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一般资料、输血资料、检验资料和临床资料作为输入值,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输出值,运用机器学习中多层全连接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框架建立血小板输注效能预测模型。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7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总计2068次血小板输注记录,选择了除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小板储存时间外的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功效的27个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和输血产品相关特征)进行模型训练和检验。结果显示该血小板输注效能预测模型具有较优的精度,预测性能良好。
  结论:本研究实时整合大数据分析下的经验成功建立了预测模型,对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实现已知信息基础上的个性化指导,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ASL联合DKI技术评估在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后同侧丘脑失联络(ITD)中丘脑灌注和微结构的随时间的改变,并评估丘脑灌注与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85例,共87次MRI检查,急性期(>6h~3d)23例、亚急性期(>3d~7d)34例及慢性期(>7d~30d)30例。在定性分析中,两位医生根据ASL-CBF图像独立评估是否存在ITD,即≥2层C
学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在CTO-PCI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入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功行PCI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共56例,分别于PCI血运重建术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
学位
目的:微循环水平的低灌注在感染性休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感染性休克肾脏微循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完成1h集束化治疗(Bundle)。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肾功能指标测定。于入院24h内(day 0)及24-48h内(day 1
学位
目的 研究目的是利用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nTNBC)分子分型的鉴别诊断。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实验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PACS中经病理证实的391个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图像。根据所有
学位
背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指病变时间不少于3个月,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前向血流充盈病变远端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近年来, CTO 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获益证据逐步增多。提前对 CTO病变进行PCI手术结局的预测有助于CTO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CTO-PCI失败病例的临床及血管造影图像特征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尝试建立一个评分系统以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最佳预测模型,预测肺亚实性结节(SSN, Subsolid Nodule)非侵袭性/侵袭性的病理亚型。  方法:  1、肺亚实性结节侵袭性预测的统计学模型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部战区总医院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检查表现为亚实性结节、行手术治疗、病理
学位
第一部分 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复发难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并通过分析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其复发难治的危险因素,并研究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DLBCL患者应用R-CHOP
期刊
背景: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尚不能根治。目前的治疗策略是先将肠道的活动性炎症诱导缓解,然后尽可能地维持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缓解状态。临床上目前常用的评价肠道黏膜炎症活动性的直接方法是内镜检查,但是内镜检查成本高、侵入性大、耗时长、有多重并发症的风险;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ESR)、C反应蛋白(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