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振兴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做出的重要部署,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系统,为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而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这两类学校的建设,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然要求与现实保障。本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以贵州省淤泥彝族乡为调查点,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了解淤泥乡教育的发展概况。并选取两所典型的乡村学校为个案,探究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而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振兴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自身的独特性,从而为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土课程,以及构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发展路径提供思路。其次,以个案的形式呈现两所不同类型乡村学校的发展状况,分别从纵向的历史角度考察M小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小规模学校兴盛与衰败背后的历史因素;又从横向的现实角度考察J小学的教学环境,探究乡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分析阻碍乡村学校振兴的现实因素。再次,从乡村教育的价值理念、乡村学校的外围环境及乡村学校的内部动力等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振兴面临的现实障碍。研究发现,乡村教育价值观的功利化、乡村家庭支持的物质化、家校合作的形式化、乡村儿童学业态度的消极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化以及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表面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发展。最后,提出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可行性策略。其一,正确认识乡村学校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限性,肯定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重塑乡村教育价值观。其二,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乡村儿童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完善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确保乡村儿童安全入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乡村居民就近择业,帮助乡村家长回归家庭,从而为乡村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其三,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生活待遇,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实行多元的评价考核方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加大经济投入,完善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广集古训,博纳医方,总结了东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结合自身医疗实践,撰写出了汉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该书融中医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中医辨证论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在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内部空间亟待更新改造、功能置换问题。城市修补的提出为提升老城活力,强化特色空间吸引力提供了政策背景。梓潼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协同仿真作为当前仿真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在对核动力系统仿真技术需求和分布式平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背景,并结合核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采用模块化建模以及分布式平台技术开发了面向核动力系统的分布式协同仿真平台。本文构建的仿真平台主要由图形界面、数据传输技术、设备模块建模、数据运算主程序、分布式技术架构等部分组成。首先,采用基于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