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古代音乐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音乐的历史是回族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音乐的形成、发展与其民族独特的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历史上的回族音乐掺杂、混合着多种音乐文化的痕迹,它不仅继承了西亚、中亚音乐,而且与中国各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的音乐相互交汇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本文不持狭义的回族音乐观(即认为回族音乐仅仅出现在回族形成之后),不以当代回族音乐作为唯一的线索去探讨历史上的回族音乐,也不承认回族音乐具有纯粹性,而是追溯一个时间轴向历史去延伸,将历史上与回回民族相关的音乐文化贯通起来,梳理出一个框架,研究回回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分析历史上回回民族的音乐文化现象,从而为当代回族音乐找到历史成因。
  本文主要包括三章内容,分别讨论唐宋时期回族先民的音乐、元代回回人的音乐和明清时期回族的音乐,将与回回民族密切关联的几个要素作为主要线索贯穿于各个历史阶段,包括乐器、伊斯兰国家的音乐文化和中原汉地的音乐文化等,探讨中原与西亚、中亚音乐文化的交流,回回民族对伊斯兰国家音乐习俗的保留,回回民族世俗音乐生活的华化,以及回回民族在宗教音乐生活中对伊斯兰教信仰的坚守等问题。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作者努力发掘史料,以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并结合民族学、音乐学、宗教学、传播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一方面,将回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回族的历史、中国音乐的历史紧密联系,探讨回回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将回族的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传统文化紧密联系,探讨其本民族音乐的文化格局。
  研究发现,回族古代音乐的发展与回回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都息息相关。唐宋时期是回族古代音乐发展的孕育阶段,元代是回族古代音乐发展的奠基阶段,明清时期是回族古代音乐发展的形成阶段。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回族古代音乐的概念范围呈“减法”之势。从唐宋时期的胡乐到元代的回回乐,直至明清时期的回族音乐,此概念范围是逐渐缩小的。回族古代音乐发展中的文化融合则呈“加法”之势,而回族古代音乐发展中的本色坚持可谓一种“不增不减法”。历史上回回民族的音乐不断与中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接触、交流、吸收、融合,形成了既有中华民族音乐的共同特征,又有地方性、民族性色彩的回族音乐。同时,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对回回民族的音乐生活始终起着统摄作用。正是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并存型存在方式,成就了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形态。
其他文献
辅警作为警察队伍的补充力量,在协助公安机关开展警务活动,维护社会公共治安、加强警民联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辅助警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在辅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影响公众对辅警队伍的认可度,制约辅警的健康发展,损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当前,辅警制度研究多以实践研究为主,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辅警制度亟待在理论上
学位
税务机构作为我国国家职能机关的组成部分,其变迁有机融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理解我国税务机构的历史变迁,是影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税务机构建国伊始,从财政部的附属机构到独立设立税务机构,再到分立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最后在2018年将国地税合并为一个系统,历经三次大的机构变迁。每一次的改革,都顺应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与我国税务征收管理体制改革相匹
学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体系中,请示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逐渐发展的,并在解放战争初期建立的一种党内制度。其基本功能最初是促进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后来发展成为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组织纪律的重要制度。学术界多从党组织关系的视角研究请示报告制度,分析其与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以及党内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关系。在政权系统中建立党组是中共实现对政权领导的基本手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体系作为现代国家最为基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其制度建设及完善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改革目标意义重大。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民主形式之一,凭借其广泛的代表性和参与性,在整合社会利益、促进民主监督和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切实保障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功效
学位
官僚主义是长期存在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顽瘴痼疾,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实质侵蚀着党的根基,危害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先进性与合法性。反官僚主义正是党和国家必须承担的重大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根据党所面临的反官僚主义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具体的思考,针对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基层社区治理思路与战略也随着时代背景与国情不断演进。近十年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中国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社区作为构成基层治理中的最基础单元,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实现良好的社区治理,才能不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道
学位
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同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常见的国家政策选择,它同时还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通常同盟的演进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同盟的建立、同盟的维持以及同盟的解体。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同盟的建立和同盟的维持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同盟解体的分析却相对较少。本论文主要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导致同盟解体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国内政治层次、同盟结构层次以及国际体
学位
民粹主义总是围绕着美国社会的激烈矛盾和重大变革而浮现,其兴起与衰落贯穿于美国政治历史的始终。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意识形态频繁爆发于美国社会之中,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挑战。  美国是具有民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到完善的过程中就包含有民粹主义的基因。从安德鲁·杰克逊凭借民粹主义浪潮进入美国政治舞台到人民党运动的产生,民粹主义运动在美国政治历史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学位
美国的战略版图中,太平洋虽然在战略地域中占有重要比重,但是美国自身对太平洋战略地位真正的提升还是在冷战之后。在此时期,美国将亚太在从原本制衡前苏联而体现的辅助地位,进一步转化到将美国的自身战略秩序和战略利益需求向亚太域内国家进行推广的重要地位。9·11事件使得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契机,逐渐有目的性将战略力量布局至亚太地区,并在强化与亚太传统盟国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上,带动亚太区域的其他国家之间在安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民族问题。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从失败到胜利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基于此在实现其民族政策的历史转并开始走向成熟,奠定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族政策的“创型”。本文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把握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在民族工作中的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