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双语教育的指导文件和相关政策,然而,政策所能发挥效果的好坏、所能释放效力的强弱也与政策的执行过程密切相关。基于我国教育的层级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本研究从国家、省、盟、旗(县)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对双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探究。本研究主要基于公共政策学和社会建构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政策所内隐的价值,探讨了双语教育政策执行效能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双语教育政策效能提升的路径,以期使政策的执行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为我国各级政府提供可资借鉴的双语教育政策执行模式。这不仅对完善我国双语教育理论、完善双语教育制度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也为推进我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论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梳理了内蒙古自治区建国以来的双语教育政策文本,并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政策在制定时的应然价值判断。其次,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双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以及目标群体的相关情况。再次,以锡林郭勒盟、旗(县)主管教育的管理人员、多所中小学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方法;针对调查数据,具体采用了多个案分析法、质性数据的分类、编码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得出:内蒙古自治区的双语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双语教育的政策协同性得到增强,等等。同样,双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在自治区层面,双语教育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双语教育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人员问题解决能力差,政策工具单一等;第二,在盟市与县级层面,“双语型”教师培训政策的执行过程出现偏差,且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不完善,教师对政府执行力存在不信任,等等;第三,在学校层面,教师参与培训政策执行的保障措施不足,相关利益群体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较少。接着,对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不同参与群体的利益博弈;第二,国家教育治理模式单一;第三,双语教育政策执行资源的限制;第四,双语教育政策内容本身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了双语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途径:第一,明确双语教育概念和政策价值取向;第二,完善双语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和服务型职能;第三,提高双语教育决策者的教育治理能力;第四,完善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机制。结论部分,笔者重点分析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的相关研究作了一些积极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