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社会认同、社会公平感与群体怨恨的关系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认同是个体归为群体后的一种认知和情感表现,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内与群体间的行为。社会公平感是人们对社会公平程度感知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而怨恨是指面对不公平或挫折而产生负性的情感体验和报复的心态,由于无力反抗使这些负性的情感体验无法发泄,进而形成怨恨。近年来,社会认同与社会公平感的关系及其所诱发的心理或行为过程,逐渐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从群体层面出发,采用问卷法对医护人员的社会认同、社会公平和群体怨恨的发展现状及社会认同通过社会公平可能引发的群体怨恨心理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社会公平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国内医护人员群体社会公平感状况的评估。  2.当前医护人员群体的社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性医护人员的社会认同感高于男性;乡镇地区的医护人员社会认同高于省会城市和县级城市。  3.医护人员群体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较高,内科显著高于外科和综合,外科显著高于综合;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公平感相对降低。  4.医护人员群体的怨恨情绪存在显著的工作地和科室的交互作用,存在性别的主效应。其中,男性医护人员的怨恨情绪显著高于女性。在外科科室和综合科室中,存在工作地的差异。在外科科室医护人员中,省会城市的怨恨情绪显著高于县级城市和乡镇地区,县级城市高于乡镇地区;在综合科室中,省会城市和县级城市医护人员显著高于乡镇地区。  5.医护人员群体的社会认同、社会公平感与群体怨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6.社会认同能够显著预测医护人员群体的社会公平感和群体怨恨,社会公平感能够显著预测医护人员群体的群体怨恨。  7.医护人员群体的社会认同通过社会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对群体怨恨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乌鲁木齐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下简称“既改”)自2005年启动以来.政府投资改造近1000万平方米.带动社会节能改造500多万平方米,一大批高能耗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得到改造.大大降低
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已经结束,中国男篮参加的6场比赛中,2胜4负,凭借王仕鹏的幸运三分球艰难进入16强。可以说,在拥有姚明强大个人进攻能力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们对男篮的期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责任义务的信念系统,包括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两个方面。对心理契约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上述界定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的。心理契约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将发生两个重大转变: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求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作为我国体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民工自身的教育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立场上对民工潮这一中国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思考民工职业培训。根据农民工群体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