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应用于生物组织的血糖浓度、光学特性控制和纳米粒子穿透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快速非入侵式的光学成像诊断技术检测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和疾病的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简称OCT)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的核心部件是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探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的背向散射光与参考臂反射光之间的相干信号来对生物组织不同深度的光强度进行实时扫描,从而获取代表生物组织光学特征的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由于OCT可以无损成像,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皮肤组织诊断、眼科检查、血凝程度检测、消化道癌变组织鉴别以及非入侵血糖监测等多个生物医学检测领域。  为了进一步促进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成像和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本文研究并探讨了OCT非入侵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消化道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光学特性差异以及纳米粒子的渗透累积对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光学特性的影响。其一是OCT非入侵血糖监测的研究。我们通过口服不同的糖来引起人体血糖的变化,血糖会对不同的糖作出不同的响应,同时除葡萄糖外的其他糖进入血液也会影响皮肤光学性质,利用频域OCT对皮肤组织成像的同时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值(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BGC)测定。用OCT信号斜率法(OCT signal slope, OCTSS)处理所得OCT图像,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OC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同一组实验OCTSS和BGC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的血糖变化情况下OCTSS和BGC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左右,因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非入侵血糖监测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其有潜力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监测。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血糖变化对皮肤组织衰减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血糖的升高会引起皮肤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的减小。  第二项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超声波联合甘油对食道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光学特性的影响。甘油用作光透明剂使生物组织更加透明。通过分析加超声组和不加超声组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衰减系数,我们可以得出癌变组织的衰减系数比正常组织的大,对光衰减更快;超声可以促进甘油的渗透,改善甘油的光透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光学性质有显著差异,OCT有希望用于区分食道癌和正常食道组织。  第三项研究是探索纳米粒子在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中的穿透积累情况,并分析纳米粒子积累对两种组织光学性质的影响。实验中选用了60nm和100nm两种大小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取自志愿者的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实验过程中将二氧化钛粒子溶液滴加到组织表面,同时用OCT监测其渗透和积累过程。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能够渗透和积累到正常和癌变结肠组织,同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OCT信号强度。  综上所述,本论文阐述了三项促进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有利的实验结果。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有利于其它光学仪器在光子医学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量子信息作为量子物理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交叉性学科一直备受物理研究界的青睐,是一门相对较活跃的学科。由于它具有大规模集成的潜在优点,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系统的固态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器在工业、医疗和军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它常用的固体激光工作物质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晶体)的本身内在属性,限制了其在大功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输送氧气。而当人一旦误食了过量亚硝酸盐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即亚硝酸盐中毒,又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在中国化学类
学位
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是光学和凝聚态物理这两大学科的交叉领域。经典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准确的描述光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方程中包含了描述述材料与光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参数ε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时至今日,光学孤子与冲击波依然是非线性光学中的研究热点。光孤子指的是光波的一种自陷传输,可以分为时间光孤子,空间光孤子和时空光孤子。时间光孤子是指当线性色散效应与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