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影响运动和认知能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导致大脑多个神经环路功能异常,包括黑质-纹状体、额叶-纹状体途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不同的刺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影响运动和认知能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导致大脑多个神经环路功能异常,包括黑质-纹状体、额叶-纹状体途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不同的刺激靶点和刺激模式对PD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有不同的干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不同高频rTMS是否对PD患者步行、平衡能力及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方法:纳入44名右利手PD患者,曾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病房或门诊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PD患者分为rTMS组、假刺激组,每组22例。两组均给予抗PD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天(每周5天)双侧DLPFC不同高频rTMS刺激(1600脉冲;左20Hz,右10Hz;80%MT)。假刺激组则使用相同的参数及模式给予假rTMS,治疗前后分别完成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III(UPDRS-III)、Bery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量表(Mo CA)及改良的TUG实验等评估,记录平均时间(TUGT)、转弯时间(TT)、转弯步数(TS)以及相关量表的分值。观察两组PD患者治疗前后在组内及组间步行、平衡能力及认知功能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分析两组间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Hoehn-Yahr分期、受教育年限、Mo CA量表评分、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FOG率、UPDRS III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rTMS组各项运动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假刺激组TUGT、TS、UPDRS-III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中,仅有rTMS组TUGT[19.87(18.81,21.13)vs 23.70(20.04,26.44),P=0.01]、TT[6.32(5.33,6.78)vs6.92(6.02,8.26),P=0.04]低于假刺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MS组各项平衡能力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刺激组治疗前后未见相应的变化(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中,rTMS组的BBS(46.86±2.25 vs 44.00±2.18,P=0.00)、ABC(70.68±4.84 vs 67.59±4.28,P=0.03)评分显著高于假刺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TMS组治疗前后MMSE、Mo C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刺激组MMSE、Mo CA评分治疗前后未见相应的变化(P>0.05)。治疗后,rTMS组的MMSE(25.73±1.27vs24.41±1.50,P=0.00)、Mo CA(24.00(22.75,25.00)vs23.00(22.00,24.00),P=0.04)评分显著高于假刺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侧DLPFC靶点不同高频rTMS能够改善PD患者的步行、平衡及认知功能。2.多靶点和差异频率的rTMS刺激模式可能是改善PD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发挥多种治疗作用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人体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机制为骨髓中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可对全身多个脏器组织造成损害。肾损害(Renal impairment,RI)是MM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器官损害,而肾功能的水平是决定MM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诊MM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哮喘行动计划中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情况,判断依从性差异对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评估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在门诊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评估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纳入2017.08—2019.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哮喘门诊首次确诊4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研究目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目前治疗CPS的首选方法,然而CPS介入治疗技术难度高,国内仅少数医疗中心常规开展CPS介入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价本中心PBPV治疗CP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儿童青少年乳糜泻(CD)相关抗体,了解CD相关抗体情况,以及与生长发育、CD相关症状和代谢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儿科诊治的76例T1DM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长)、体重、糖尿病病程、胰岛素用量(精确到0.01U/(kg·d))、胰岛素治疗方式等;记录患儿腹痛、腹泻、腹
第一部分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目的:通过测定极早产儿生后24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析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
目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病理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中证实了EGFR基因表达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
第一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NEC合并宫外发育迟缓(Ex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
目的系统总结小儿庞贝病(PD)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及规范酶替代治疗(ERT)的宝贵经验,为PD的早期识别、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及PICU 2016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确诊为P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庞贝病(IOPD)组及晚发型庞贝病(LOPD)组;同时根据是否应用人重组酸性α-葡糖苷酶(rh GAA),分为ERT组和无ERT组,ERT组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老年共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342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167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所记录的身高、体重,通过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得出每位研究对象的BMI后,依据BMI<18.50kg/m2与18.50≤BMI<24.0
目的:探讨总MRI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与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09月至2021年0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病因分型筛选出与房颤病因相关的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18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等。入院后同时进行颅脑MR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