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汉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广州地区迄今所发现的两汉时期的墓葬材料,通过对墓葬形制及陶器随葬品组合的分析,揭示了广州地区两汉墓葬形制的变化趋势以及地方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广州地区两汉墓葬的发掘,依据主要对象、区域的不同,可以分成1953年至1983年、1983年至1995年和1995年至今三个阶段。广州地区汉墓的有关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随葬品的研究,墓葬形制、年代的探讨和文化层面的分析三类。在客观评价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本文的选题缘由及创新之处。第一章对广州地区汉墓的形制进行探讨,依据墓葬建造用材的不同,把广州地区汉墓分成土坑墓、木椁墓和砖室墓三大类。本章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每一类墓葬的形制进行分析并划分型式,并参考墓葬报告确定的年代对墓葬各型、式进行统计,分析墓葬年代的判断是否合理以及本文的型式划分的科学性。土坑墓仅出现于西汉前、中期,木椁墓出现于西汉前期至东汉后期并盛行于西汉中、后期,砖室墓仅出现于东汉时期。在墓葬形制方面,木椁墓、砖室墓有着相同的演变趋势或规律:棺室功能逐渐单一化,随葬品逐渐与棺室分离,出现单独的随葬品摆放空间,如边箱、器物箱,随葬品主要置放于前室表明随葬品摆放空间的最终成熟。第二章对广州地区汉墓的随葬陶器分组进行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陶器组、陶礼器组和模型明器组三组陶器进行分析,地方特色陶器组代表了地方文化,陶礼器组则代表北方中原文化,模型明器组虽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但也融入了地方文化。通过统计的方式得出每类陶器组合的主要分布时段及其在各型墓葬中的随葬比例,每类陶器组合的主要分布时段反映出其所代表的文化的流行时段。地方特色陶器组盛行于西汉前、中期,表明广州地区地方文化在西汉前、中期占主要地位。陶礼器组从西汉前期起逐渐盛行,到东汉前期达到顶峰,表明北方中原文化对广州地区的影响不断加强,陶礼器组的地方化现象说明中原文化在传入过程中也会受地方文化的影响。模型明器组整体上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并盛行于西汉后期至东汉后期,其部分器形融入了地方色彩。中原文化在传入广州的过程中对地方文化造成较大冲击,但地方文化也对中原文化产生影响,出现地方化的中原文化,二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第三章在前面两章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墓葬形制的演变规律,将广州地区汉墓重新确定为“无随葬品空间期”、“随葬品空间出现期”和“随葬品空间成熟期”三个时期,又依据随葬器物组合的不同,将广州地区汉墓分为“地方特色期”和“模型明器期”两大期。这两种分期存在交叉,土坑墓、木椁墓的无随葬品空间期和部分随葬品空间出现期的墓葬属于“地方特色期”;木椁墓的部分随葬品空间出现期和随葬品空间成熟期的墓葬以及砖室墓属于“模型明器期”。文章最后对研究情况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在文化大一统的前提下,广州地区的地方文化并没有消失,仍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存在并发展着。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半岛水上运动健身俱乐部的建设规划和运营研究的的可行性、必要性。对山东半岛水上运动健身俱乐部的建设规划的
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试验的药品等医疗干预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医疗干预的作用、不良反应、试验用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确定
近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急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高职教育在就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环境议题,指出环境报道存在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的观点,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个案分析的方法对以《人民日报》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词汇,而词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早已引起国内外研究
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分析道路功能入手,对不同类别的道路上各类交通的优先级,及横断面各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提
“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国外很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中都有所体现。而且在实际适用的过程中该原则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海事诉讼管辖制度是否应该引入该原则,学者们产生了激
目的了解骨科住院患者对疼痛护理的认识情况,以及目前提供的疼痛护理措施是否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骨科3个创伤病区102例围术期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通过调查在广州留学的泰国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以及汉语语言能力,研究不同个体对于汉语的态度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对汉语语言态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