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抗HLA和MICA抗体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肾移植近期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尸肾移植1年存活率达90.0%以上,亲属供肾移植则可达到90.0%~95.0%的水平。虽然肾移植的近期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肾移植远期效果改善并不明显,移植物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肾移植存活的一个主要问题。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可引起移植物功能的缓慢丧失,常伴有蛋白尿和高血压,其病因仍然不明确。移植物排斥反应通常被认为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体液免疫应答机制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是患者通过移植、输血、妊娠等接触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而被致敏,产生的存在于外周血液的抗HLA抗体,与移植物急性排斥、慢性排斥、移植物功能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移植肾存活率密切相关。除抗HLA抗体,参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同种抗体还有抗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抗原抗体(Anti-huma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chain-related Aantibody,MICA)和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抗血管紧张素1类受体抗体(Anti-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antibody)等非HLA抗体。超急性排斥反应中抗体介导的移植物损伤即是典型的体液性排斥反应。除参与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外,抗移植物抗体还参与慢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并出现特征性的动脉血管病病变:移植肾小叶间动脉分支内膜明显增生、增厚,动脉管腔缩小、狭窄以至闭塞。供、受体HLA的不匹配是导致抗HLA抗体的主要原因。移植前进行HLA配型已经成为最根本的预防排斥手段之一。但研究发现,在HLA基因匹配的器官移植中仍有部分病例出现轻重不等的排斥反应,提示其它免疫因素亦参与移植物排斥。MICA基因属于非经典HLA-I类样分子,其组成、表达和产物与HLA-I类基因不同,包括多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基因多态性虽不如经典的HLA基因丰富,但亦很高。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器官移植受体内MICA抗体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肾脏移植的急、慢性排斥反应中都有MICA蛋白表达的证据。本课题通过监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的体液免疫状态,探讨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其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移植肾慢性排斥的预测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目的:通过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抗体出现情况与移植肾远期功能的相关性,探讨抗移植物抗体在慢性移植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动态监测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对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肾移植后长期随访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平均(45.3±10.8)岁,其中在2006年1月—2007年9月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2005标准)为慢性排斥反应的34例患者设为慢性排斥组(CR组),同期手术移植肾功能稳定的26例受者设为对照组。应用One Lambda抗原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者肾移植前血清中的抗HLA抗体,于2007-01/07月检测受者术后抗HLA抗体情况,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Luminex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移植术后抗MICA抗体。观察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动态变化及术后抗MICA抗体合成情况,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阳性率(采用两独立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并分析比较不同抗体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时的血肌酐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排斥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抗HLA抗体比较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患者术前抗HLA抗体阳性者7例(20.6%),移植肾功能组稳定组中术前抗HLA抗体阳性者7例(26.9%),抗HLA抗体阳性率高于慢性排斥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1,P=0.565)。慢性排斥组患者术后抗HLA抗体阳性16例(47.1%),肾功能组稳定组只有3例(1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591,P=0.003)。慢性排斥组术前抗HLA抗体阴性27例,其中术后转为阳性10例(37.0%),肾功能组稳定组术前抗HLA抗体阴性17例,其中术后转为阳性2例(10.5%),低于慢性排斥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065,P=0.044)。2、慢性排斥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抗MICA抗体比较慢性排斥组中术后抗MICA抗体阳性者16例(47.1%),移植肾功能组稳定组中术后抗MICA抗体阳性者仅5例(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5,P=0.025)。慢性排斥组总抗体阳性率(抗HLA/MICA抗体)为73.5%,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只有30.8%出现抗体,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10.884,P=0.001)。3、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根据术后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情况分为以下四组:(1)抗HLA抗体阳性,抗MICA抗体阴性,即HLA+/MICA-组;(2)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阳性,即HLA-/MICA+组;(3)抗HLA抗体阳性,抗MICA抗体阳性,即HLA+/MICA+组;(4)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阴性,即HLA-/MICA-组。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同抗体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87.962,P=0.000),各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0,P=0.000)。结论:1.移植术后抗HLA抗体的出现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引发移植肾慢性损伤的重要因素。2.抗MICA抗体与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后同时存在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的患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3.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抗HLA抗体和抗MICA抗体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对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纵观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生涯,取得成就最大的要属诗歌与历史剧。白话诗集《女神》和话剧《屈原》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在艺术成就上体现出,由《女神》时代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
近年来,中国对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俄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之一。但从合作地域上看,目前仍多集中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个直辖市以及远东与中国接壤的部分地区。实际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作家,纵观迟子建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不难发现对家园的坚守已成为迟子建创作的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她一直在用纯美的向往守
教师人际行为(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r)在本研究中专指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行为。已有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存在着众多争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
2014年12月,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引发世界对于俄罗斯经济前景的担忧。本次俄罗斯卢布汇率的波动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对俄罗斯经济及中俄贸易造成不利影响。鉴于俄罗斯
<正> 劳动部办公厅1994年7月14日,劳办发〔1994〕214号文对辽宁省劳动厅"关于精神病患者可否解除劳动合同的复函"解答如下:精神病患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已治愈或病情很径井得
PPP模式是一种公私合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它的推行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会计审核是经营者对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的把控,其有助于企业的直线性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本和首要条件是经营模式的先行变革,即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传统经营方式转变为注重效率的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与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任何变
目前,国内企业的数量数以万计,规模巨大,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完善,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当前,我国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暴
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难点。双柱式桥墩作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主要采用的桥墩形式之一,其抗震安全性的研究是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客运专线双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