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自然、历史、文化和体制上的原因造成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突出表现在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拉大。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的,这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金融的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金融作为一种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对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支持,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尤其是社会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制约着金融功能的发挥。从资金供给渠道来看,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差,投资回报率低,引进外部资本存在很大困难;而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融资能力十分有限,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不健全,因此难以弥补西部开发中巨大的资金缺口。另外,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面临严重的制度和资金约束,这从根本上要求西部地区进行金融组织体系的制度创新。然而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金融组织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金融组织体系呈现出一种极不健全的格局。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和我国梯度改革模式之外,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当前金融体制以及西部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之中。因此,为了发挥金融领域在西部开发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应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第一,中央政府应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度优惠;第二,培育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金融市场;第三,着手建立和完善与西部地区经济特点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其次,西部地区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具体包括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合格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改善投资环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