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郁症异常奖赏加工的焦虑影响及其脑电研究

来源 :高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呈低龄化趋势。奖赏处理功能障碍被认为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青春期既是神经奖赏回路持续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抑郁症的易感时期。共患焦虑的抑郁症(或称焦虑性抑郁症)是公认的抑郁症常见的临床亚型,与无焦虑抑郁症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共患焦虑对青春期抑郁症患者的异常奖赏加工中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结合行为实验与静息态脑电分析焦虑对健康人群奖赏加工的影响,实验二则以青春期抑郁症患者为考察对象,使用货币的和社会性的两种类型的反馈,利用问卷和行为数据及脑电的时域、频域、空间域的特征,研究焦虑对青春期抑郁症患者奖赏加工的影响。实验一:共44名健康被试(18~24岁)参与实验,其中男性24名(20.833±1.971岁),女性20名(21.100±2.125岁),根据特质焦虑的高低,被试被分为高焦虑组(HTA)和低焦虑组(LTA),焦虑分组和性别作为两个自变量。实验任务是一项简单的行为实验,即要求被试观看依次出现的80张女性面孔后进行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作为衡量被试奖赏敏感性的行为指标,在实验前首先收集了每名被试时长为200s的静息态脑电数据用于进行微状态分析,行为数据和微状态分析结果用于进行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并在随后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实验二:共纳入了96名被试的数据,包括32例对照组(HC,15.83±2.079岁,男性21例,女性14例)、32例共患焦虑的抑郁患者(AD,15.35±1.836岁,男性13例,女性18例)以及32名未共患焦虑的抑郁患者(NAD,15.67±1.668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实验任务使用简单赌博任务,并要求被试在每个试次接收到反馈后对自身当前情绪进行评分。实验前,每名被试完成了5份量表并收集了时长200s的静息态脑电数据用于微状态分析,简单赌博任务收集的脑电数据用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及事件相关振荡(ERO)的分析。其中ERP考察成分包括反映刺激前负波(SPN),反馈相关负波(FRN),P300,并使用t-PCA对FRN和P300的波形进行了分离。ERO主要关注theta频段中与FRN与P300对应的时频窗口。结果:实验一:行为结果表明,男性(3.858±0.794)对女性面孔的吸引力评分显著高于女性(3.164±6.646),且LTA组(3.207±0.903)的评分显著高于HTA组(3.877±0.518)。微状态结果表明LTA组比HTA组出现持续更长、更频繁的微状态A和持续更短、更少的微状态D。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微状态A的持续时间(Duration)在特质焦虑对面孔评分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而微状态A的覆盖率(Coverage)则对该过程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二:问卷与行为结果表明,相较于NAD组,AD组的惩罚敏感性、GAD-7、PHQ-9、HAMA问卷得分以及自我情绪评分更高,且都显著高于HC组,奖赏敏感性分量表得分则相反;脑电结果:对于SPN,在右侧额叶电极(AF4-F4),HC组的SPN波幅显著小于NAD组,在左侧顶-枕叶电极(PO3-O1),HC组的SPN波幅显著大于AD组和NAD组;对于FRN,AD组的FRN波幅比NAD组更大,而ΔFRN无组间差异;对于P300,HC组P300波幅300比AD组更大,且NAD组P300波幅比AD组大;主成分分析后的PCA-FRN和PCA-P300波幅的统计分析结果大致和PCA前一致;对于FRN对应的ERO,仅发现反馈类型的主效应,而对于P300对应的ERO,HC组比AD组和NAD组都显著更大。微状态分析的结果与实验一一致,AD组的微状态A的持续时间、出现频率、平均GFP以及全局解释率都显著比HC组更低。结论:实验一和实验二展现了焦虑对健康人群和抑郁患者相同的影响:降低奖赏敏感性、钝化奖赏处理功能。这些结果从问卷与行为、脑电的时域、频域、空间域等方面充分说明了相对于没有共患焦虑的抑郁患者,共患焦虑的青春期抑郁患者奖赏敏感性更低,奖赏处理功能损害更严重。本研究为理解青春期抑郁的异常奖赏加工与共患焦虑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有助于未来针对这些疾病的干预和治疗策略的制定。
其他文献
2019年至2022年,全国范围内逐步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对新教材的研究当属一线高中教师应尽之责。新教材中部分内容具有特定的地域属性,地方教材中对相关史实的呈现也是对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好相关内容的地域特性,融合地方教材,能促进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新增内容之一——“重庆大轰炸”为例,从史实再认识、地方教材教学、统编教材教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教学
期刊
新形势下的课改呼唤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PBL模式辅助高中历史教学是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课题组在近两年的统编历史新教材教学中,尝试了PBL模式辅助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确定项目、设计驱动性问题——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方案、展示成果——多元评价、反思交流”等流程,开展了系列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形成了基于教材疑难知识点、基于教材“学习聚焦”核心概念、基于课题研究等具有历史学
期刊
如何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中,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使学生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把社会现实问题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呼应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以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例进行说明。
期刊
<正>乌克兰格里夫纳(纸币)格里夫纳是乌克兰现行流通货币。历史上,格里夫纳曾于11世纪被用作为基辅罗斯的货币单位。1991年8月乌克兰宣布独立,1996年进行币制改革,发行新货币格里夫纳。迄今为止,乌克兰共发行过1、2、5、10、20、50、100、200、500和1000格里夫纳10种面额纸币。纸币正面图案是从基辅罗斯公国到近现代乌克兰的杰出人物,以突出国家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民族独立意志。例如,1
期刊
1956年初,上海近3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甘肃担任中小学教员以支援当地文教建设,是一项符合沪甘两地共同需要的支边政策。但由于两地差异甚大,部分青年到甘肃后并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返回上海,书写支边历史上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个群体虽非支边主流,但其经历有助于深化了解支边史。本文通过原始档案、书信、口述回忆录等文献,梳理这个群体的人数、返沪原因及影响;采用微观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勾勒其
期刊
“中国形象”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递,教科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对各国中学生关于中国的认知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分析英国朗文版、牛津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皇朝》,①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其中所传递出的古代中国形象:智慧而专制的中国皇朝、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令人惊叹的中国创造、丰富多彩的中国日常、多元和谐的中国信仰等。本文旨在揭示英国历史教科书在塑造“中国”时的倾向,并借此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定
期刊
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是初中历史学科的新兴热点,而开放性试题是衡量试卷区分度、难度等的重要内容。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素养以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素养解决问题成为命题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标志着初中历史教学也正式进入课程核心素养时代。笔者长期致力于开放性试题命制的探索,在不
期刊
从教学的视角出发,一个单元的教学自然有其核心的观点,对核心观点的分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既要注意其中“源”与“高”的关系,更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解”与“构”。
期刊
图像史料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史料种类。由于图像史料自身的特性,使得其在课堂教学当中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史料更容易被学生认知,因此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以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封面为例,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图像史料的认知及解读过程进行讨论,形成路径,并且检验其表现效果。通过研究,以史料教学宜对单一史料“精选”“用足”为中心,讨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中方法
期刊
“核敏感”是战后日本社会对于遭受核武器袭击记忆的特有反应。在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引领下,“核敏感”最初的内涵是反对以拥有核武器为目标的所有国家以及相关活动。在这一时期,在野的日本社会党与日本共产党举办原水爆禁止世界大会,旨在利用日本社会的“核敏感”推动反核、反美运动。于是“核敏感”成为了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合作发展核能研究的社会舆论障碍。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宣传自身以及各国和平发展、利用核能的成果,将日
期刊